山地摩托车、遥控救生圈都来了,6.5万套应急救援装备守在“家门口”
极目新闻记者 黄忠
通讯员 齐鹏翔 李伟
山地摩托车、遥控救生圈都来了……
4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获悉,湖北省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已顺利完成第一批6.5万台(套)装备采购、验收、交付工作,这标志着“家门口”的救援队,也有了无人机、山地摩托车、遥控救生圈等更多的“尖板眼”救援设备,守护群众满满的安全感。
“目前,装备已发放到位,正在办理装备划拨、资产移交和车辆证照办理工作。”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6.5万台(套)装备为救援添力
记者了解到,湖北省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总投资为16.15亿元。其中,中央资金占比70%,地方配套资金为30%。
主要任务是为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恩施州、随州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的11支市级应急救援队伍、85支县级应急救援队伍、1344支乡级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各类型应急救援装备。
该负责人介绍,结合基层需求,项目第一批共采购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类装备、抗洪抢险类装备、水域救援类装备、地震地质灾害救援类装备、综合保障类装备共5类140种6.5万台(套)。目前,相关装备已配备至各县级应急管理局,各县级应急管理局正根据装备分配方案组织装备向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伍移交。“第二批5类119种、2.3万台(套)装备已完成采购,合同已签订完成,项目正在有序实施。”
“这次采购,各地可以根据防灾减灾救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资金配额标准,在5大类装备中自行选购新质救援装备,实现救援能力的精准提升。比如,有的地方森林防灭火任务重、有的地方防汛抗旱压力大、有的地方缺少地质灾害救援装备,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采购库中自由搭配选择,提升自己的新质‘战斗力’,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如虎添翼’。”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将建立装备管理系统,进行装备实时动态管理,做到一键调拨、一键使用,最大程度发挥装备作用。
应急救援设备守在“家门口”
补短板、强弱项,随着应急救援装备列装基层,守在“家门口”,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的战斗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也“一步一个台阶”。
以咸宁市为例,根据地理特点和应急救援需求,咸宁市应急管理局在省级下发的装备选购目录中,选配高压喷雾灭火车、排水抢险车、生命探测仪、救援摩托艇、冲锋舟、橡皮艇等在内的多元化救援设备,致力于完善应急救援硬件设施。这些装备涉及森林火灾扑救、水域救援、生命探测、气体检测、通信指挥、应急照明等多个关键救援领域。

无人机改装加载吊桶用于灭火
通山县地处鄂东南边陲,森林覆盖率近七成。在咸宁市通山县应急救援队,当地用配置的无人机,自行改装加载吊桶,在一起山火救援中,迅速扑灭火头,成为“科技利器”助力应急救援的一个典型案例。“依托采购的装备,通山县救援队已经拥有5架重载无人机、储水1.5吨消防越野车、四轮山地消防摩托等,形成‘空地协同’机动灭火新模式。”通山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王晓平介绍。

新添的应急救援装备
保康地形复杂,各类灾害风险较多,救援半径过大。近日,在保康县应急管理局临时租用的装备储备库前,各种崭新的应急救援装备格外引人注目,包括吊车、除雪除冰车、隧道通风车、消防救援车、应急前突车、应急指挥艇等。

新装备为应急救援添力 (通讯员田月朋供图)
“嘀嘀!滴滴!”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对新装备进行仔细的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保康县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李再平说:“有了这些先进的救援设备,我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更加迅速、更加有效地开展救援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已经列出训练计划,全体干部职工人人掌握装备的操作技能,要求人人会熟练使用装备,做到全员应急,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会使用,打得赢。”

测试新装备 (通讯员田月朋供图)
新装备陆续列装到位,有些装备技术含量高,如何保障基层救援队伍熟练操作使用?
对此,湖北省应急管理厅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厅已组织线下集中培训19批次,线上培训2批次。“我们将继续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操作人员熟练掌握装备性能;通过实战化演练促进人装配合,最大限度发挥装备效能。”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