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4.92万名游客“跳东湖”,为啥“人多但不挤”

2025-08-13 11:00:00   0人浏览

8月8日至10日,东湖磨山楚城水域泛起欢腾的浪花,约4.92万名游客与市民参与“跳东湖”活动,在音乐、运动与湖风的交织中,度过了一场“安全又尽兴”的夏日盛会。

2025“跳东湖”吸引4.92万名市民游客前来参加。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摄

长江日报记者获悉,这场人潮涌动的狂欢背后,是东湖风景区在城运中心“一网统管”统筹下,多部门协同、科技赋能与精细服务的“三重保障”,让“跳东湖”不仅“热”力十足,更“稳”得安心。

部门“拧成一股绳”,从筹备到现场织起“安全网”

活动还未开始,“保障战”已悄然打响。东湖风景区管委会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城运中心设立“跳东湖”夏日派对活动综合保障指挥部,公安、文旅、卫健、城管、交通、市场监管等多部门与活动主办方“拧成一股绳”,提前敲定《2025年“跳东湖”夏日派对服务保障方案》,将责任细化到每个岗位、每处环节。

“跳东湖”进行时,前线综合保障指挥部的大屏上展示着现场情况。 通讯员供图

更关键的是“数字底座”的支撑——依托“智慧东湖”数字底座,整合接入活动核心区(磨山楚城及周边)及周边关联区域多维数据。磨山区域停车场数据、活动官方预约信息、互联网客流车流数据和景区内摆渡车、共享单车、游船数据等,均能第一时间出现在大屏上,能实时“看”到现场态势。智能摄像头、无人机自动巡检设备覆盖演出区、跳水区、市集区,现场人流密度、设施运行状态“一目了然”。从筹备到活动现场,这张“看不见的保障网”让游客未到先安心。

科技“长出千里眼”,数据会“说话”风险早“现身”

“滴——20时,活动区域瞬时客流5248人次。”8月9日晚,系统弹出“大客流预警”。指挥部按照预案联动公安增派警力在重点部位进行疏导,同步现场广播发出安全引导提示,游客人群在多维保障下有序参与,秩序持续平稳。这样的“丝滑”转换,正是“专业+机制+大数据”的新模式实战成果。

文旅交通数智场景实时呈现现场热度情况。 通讯员供图

活动中,区城运平台的文旅交通数智场景成了“最强大脑”:无人机巡查、感知预警、视频联动、多方联动……一旦发现突发状况,视图数据能第一时间“跳”到指挥中心,无人机可迅速抵近拍摄,配合地面指挥,将资源调度精准到“米”。通过“数据驱动”模式创新和“全流程闭环”要素保障,在游客看不到的“后台”里,数据在飞快流转,风险被消除在萌芽。正如现场游客陈女士所说:“人多但不挤,玩得特别放松。”

细节“抠到每一步”,全场景预判+多方力量守护夏日狂欢

“既要热闹,更要安全。”活动前,城运中心联合公安等部门做了场“模拟推演”——踩踏、溺水、设备故障、极端天气……每个可能的风险点都对应着专项预案和应急流程。

“跳东湖”现场,安保力量守护游客安全。 通讯员供图

活动期间,民警、安保分布在主舞台、跳水区等重点区域,像“移动的安全哨”,通过城运一体化平台处置端,志愿者系统招募“东湖义警”100名,同步保障现场安全。有的举着“前方人流密集,请慢行”的提示牌,有的用喇叭引导游客有序排队;游客没注意到的角落,无人机正巡查设施安全,志愿者驻巡在湖边提醒“远离深水区”。一系列保障,换来的是游客的笑脸:“本来担心人多不安全,结果比想象中还省心!”

“这次活动是用一网统管机制对群众自发性大型活动保障的一次‘实战练兵’。”东湖风景区城运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提高大客流场景下的风险感知预警和协同高效处置能力,让更多像“跳东湖”这样的品牌活动,成为市民“敢来、想来、来了还想来”的城市名片。

(长江日报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熊文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