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人造米流入市场,成本只要几毛钱?提醒:3种大米,真要少吃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饮食领域也悄然发生着一些变化。最近,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在网络上不胫而走 —— 大量人造米流入市场,而且据说成本只要几毛钱!这可让不少人心里 “咯噔” 一下,毕竟大米作为餐桌上的常客,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人造米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吃了对身体有没有危害?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探究一番。

“人造米” 到底啥模样?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市面上有一种自热米饭特别受欢迎,方便快捷,适合忙碌的上班族。可你知道吗,自热米饭里的米饭,和我们平时吃的普通大米,还真不太一样。网上甚至有人传言,说自热米饭里的米饭是塑料做的,这可把大家吓坏了。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实际上,自热米饭里的米饭,大多属于挤压再制大米或者挤压重组大米。咱来仔细瞧瞧它的 “诞生过程”。商家先把大米当作主要原料,再加入适量的食品添加剂等成分。然后,借助神奇的挤压膨化技术,让大米经历粉碎、加热、蒸煮等一系列工序。就像一个神奇的 “大米变形记”,最后把加工好的原料切割成大米的形状。别急,这还没完,还得经过干燥、脱水等后续处理,这样,自热米饭里的米饭就 “新鲜出炉” 啦。
你看,这种米饭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加热就能吃,就是因为它本身已经是熟的了。要是普通大米,就靠自热米饭那几分钟的加热,根本没法煮熟。那为啥有人说它像塑料呢?原来,天然大米从胚芽上脱落后,会留下一个小小的缺口,而这种再造米可没有。而且,经过机器统一成型的米粒,干燥后呈现出多孔透明的状态,再经过抛光处理,看起来亮晶晶的,乍一看,还真有点像塑料,怪不得大家会产生误会。

说到这,大家肯定会担心,这种经过再加工的 “假” 大米,经常吃会不会影响健康呢?
营养师顾中一给出了专业解答。他说,再制米在加工过程中,确实会损失一部分 B 族维生素。不过呢,咱们平时吃的精制白米,在碾压过程中,大米里原本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也会大量流失。这么一对比,精制米和再造米在营养方面,倒也没有本质上的巨大差异。
但这里要注意啦,研究人员发现,自热米的 GI 值(血糖生成指数)比普通大米更高,数值分别为 95.4 和 89.5。为啥会这样呢?据推测,是挤压过程让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了,这就导致里面的淀粉对消化酶变得更加敏感。所以,对于那些需要严格控制血糖的朋友来说,自热米饭里的这种再造米,还是少吃为妙。
浙江大学营养学教授沈立荣也指出,一般重组米的原料里,会有单双甘油脂肪酸成分。这个成分大家可能不太熟悉,其实它是一种乳化剂,在饼干、糕点、面包等常见食物里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作用是改善食物的口感。但它也有个小缺点,会让咱们体内的脂肪酸含量升高,有一定升高血脂、血糖的作用。

不过大家也别太紧张,我国虽然暂时没有针对再造米的国家标准,但有些地方和企业制定了相关标准,而且再造米配料里的辅料、食品添加剂,都是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再说了,再造米的挤压工艺已经很成熟了,只要你是从正规渠道购买的,并且在保质期内,一般都可以放心食用。
小心!这 3 种大米真的伤身体
自热米饭里的大米,只要符合标准,咱还能放心吃。可接下来要说的这几种大米,那可真得小心了,吃了对健康危害不小。
镉大米:重金属的潜在威胁
还记得那些镉大米事件吗?2017 年,九江镉大米事件被曝光,一时间引起轩然大波;2019 年,温州又查出镉超标大米;2020 年,昭通市也销毁了一批来自益阳的有毒镉大米。这镉大米,到底有啥危害呢?
镉,是一种重金属成分。一旦进入我们体内,就像个 “捣乱分子”,会严重影响肾脏的过滤、重吸收功能。肾脏本是身体的 “过滤器”,能把对身体有益的钙磷等物质留下来,把废物过滤出去。可镉一来,肾脏就 “乱了套”,导致钙磷等有益物质被错误过滤,久而久之,就可能引起骨质疏松。不仅如此,镉还会对呼吸系统、生殖系统也产生不良影响。

不过好在,国家相关部门对大米内的镉元素监管非常严格。就拿南京来说,在 2023 - 2024 年期间,抽检了将近 4000 批次大米,结果均未发现不合格产品。这说明,只要我们从正规渠道购买大米,一般不用太担心镉大米的问题。
陈化米:黄曲霉素的 “温床”
陈化米,简单来说,就是储存时间比较长的大米。大米这东西,特别容易受到黄曲霉素的污染,尤其是在储存不当的情况下,简直就是黄曲霉素滋生的 “温床”。你可别小瞧这黄曲霉素,它毒性极强,还有致癌作用。要是经常摄入含有黄曲霉素的陈化米,很可能会诱发肝癌。要是一次性大量摄入,甚至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危及生命。所以,家里的大米要是储存时间太长了,可一定要仔细检查,千万别误食了陈化米。
香精米:小作坊的 “猫腻”
有些小作坊或者不良商家,为了让大米看起来更香、更有卖相,会在制作过程中添加香精。这种香精米,对人体危害可不小。长期摄入,可能会给肝脏、肾脏健康都带来威胁。大家在购买大米的时候,可得多留个心眼,别被那些香气扑鼻的大米迷惑了。尽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有质量保障的大米,这样吃起来才更安心。

米长虫了还能吃吗?别做错处理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在南方,天气潮湿,打开米袋,经常会发现里面有一些小小的虫子,密密麻麻的,看着就让人头皮发麻。即便洗米的时候使劲淘,还是会有 “漏网之鱼”。这些虫子到底是从哪冒出来的呢?长了虫的大米,还能不能吃呢?
其实啊,米虫并不是从外面飞进来的,它最早是以虫卵的形式存在于大米内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当环境的湿度、温度等条件适合它生长的时候,虫卵就开始 “苏醒”,吸收大米里的营养物质,慢慢变成米虫。虽然米虫看着膈应人,但大家别担心,它不会叮咬人体,也不会寄生在人体内。在洗米的时候,多淘洗几次,把虫子撇掉,大米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而且,我们烹饪大米的时候,高温也足以把大米内的虫卵杀死,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不过,多数人在大米生虫后,习惯把米放在阳光下暴晒,觉得这样能把虫子晒死。但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对,反而会起到反效果。因为米虫有避光性,一暴晒,它就会躲到米粒中间,怎么都不出来,而且还会加速繁殖。那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冰箱冷冻法:米虫的 “克星”
米虫特别怕冷,要是大米生虫情况不严重,你可以把米装进袋子里,放入冰箱冷冻室储存 24 小时。在低温的 “攻击” 下,所有米虫都会被消灭,让你的大米恢复 “清净”。
天然驱虫法:巧用花椒、大蒜、干海带
干海带可是个 “宝藏”,它不仅能让大米内的菌类数量削减 6 - 8 成,吸水性还很强,对去除米虫效果特别好。还有花椒和大蒜,它们气味刺激,米虫根本受不了,闻到这味道,就会赶紧找地方逃离。你可以把花椒或者大蒜用纱布包起来,放在米袋里,就能起到很好的驱虫作用。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