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痛风的预防和治疗指导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晶体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1]。由于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周围组织中沉积,引发急性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突发性关节疼痛、红肿、发热和活动受限、痛风石及关节畸形,通常发生在大脚趾、踝关节、膝关节等部位。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受地域、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痛风的患病率差异很大,并随年龄及血清尿酸浓度升高和持续时间而增加,严重者可合并尿酸性肾结石、慢性肾功能不全。本文就老年人痛风的特点及老年人如何认识、警惕痛风并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等多方面措施进行预防及治疗痛风作一介绍。
一、老年人痛风的特殊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老年人逐年增加,而老年人由于肾功能减退、代谢率下降、药物使用增多等因素,容易出现尿酸代谢异常。此外,老年人反应迟缓、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会增加痛风的风险而不自知。因此警惕老年人痛风并对其进行预防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二、生活方式调整
肥胖是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老年人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保持理想体重,对于超重或肥胖的老年人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在运动同时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关节损伤;其次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定时上床休息,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体内代谢平衡,同时对于吸烟的老年人一定要禁烟。
三、饮食方面
高嘌呤食物是尿酸生成的主要来源,因此老年人应尽量限制或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带壳的海鲜、红肉等,建议选择低嘌呤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乳制品;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可以促进尿酸排泄从而降低尿酸水平;同时应尽量避免饮酒,特别是啤酒和烈性酒,如果必须饮酒,建议适量饮用红酒,并注意控制量;不喝饮料及高汤,增加水分摄入,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酸,促进排泄。建议每天饮水量在1500-2000毫升左右。
四、药物治疗(包括急性期的止痛治疗和临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
急性期的止痛治疗:痛风突发关节肿痛时,应迅速消炎止痛。用于痛风的消炎止疼药主要有三种:非甾体类消炎药、秋水仙碱、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类消炎药常用的有双氯酚酸钠、布洛芬、吲哚美辛、依托考昔、塞来昔布等。这些药物可导致胃肠道黏膜损害,甚至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服用时应同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
秋水仙碱秋水仙碱的“治疗量”与“中毒量”十分接近,推荐采取“小剂量用法”。与“传统用法”相比“小剂量用法”的疗效并不差,且 安全性更高,可以避免腹泻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当非甾体消炎药、秋水仙碱等常规止痛药效果欠佳或者存在用药禁忌、肾功能不全时,可以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虽然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明显,甚至比秋水仙碱起效更快。但其副作用不可小视,很多患者贪念它的价格便宜,止痛效果明显,起效快的特点,长期自行服用它,导致消化性溃疡出血、血糖及血压升高、继发性骨质疏松等。因此,糖皮质激素通常不作为止痛药的首选,而且只限于短期使用。
临床缓解期的降尿酸治疗: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泄(苯溴马隆)两类。降尿酸药物的选择需个体化。
别嘌醇适用于尿酸生成过多所致的高尿酸血症患者,须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服用别嘌醇的副作用主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皮疹、瘙痒,严重者可导致“剥脱性皮炎”、及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害,对别嘌醇过敏、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明显血细胞减少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合成的一种新药,该药的优点:降尿酸作用比别嘌醇强大,安全性比别嘌醇高,甚少发生过敏反应;对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及肾结石患者也可使用;服药方便,每天一次服药。主要不良反应可能增加心衰风险,有严重心脏疾病的患者慎用。
苯溴马隆该药促进尿酸排泄,一天一次,早餐后服用。有肾结石或者有严重肾功能损害者禁用。用药期间饮水2000毫升以上增加尿量,同时口服小苏打碱化尿液结石形成[4]。
五、痛风的定期监测及伴随疾病的管理
对于伴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老年人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尿酸水平,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血尿酸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老年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服药及疾病本身会影响尿酸代谢,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老年人应通过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选用合适的药物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稳定在理想范围内,从而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风险。痛风还会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老年人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焦虑和抑郁。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家庭成员应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健康教育和人文关怀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管理痛风。希望通过本文能为老年人预防痛风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他们享受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作者:马永贞上海德济医院(青岛大学上海临床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