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君酒韵:千年文脉与现代产业的醇香交响

2025-04-09 12:52:00   0人浏览

在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博物馆青铜器展区,一件战国时期的青铜壶静静矗立,壶内封存的液体历经2300余年,仍散发着若有若无的醇香,印证了这片土地自古以来酿酒的历史。如今,从历史遗迹到现代酒窖,宜君正以独特的产业融合模式,书写着传统酒业的新篇章。

秦酒庄园:工业+农业+旅游

彭镇清水河畔的彭祖泉,以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泉水滋养着这片土地。企业家杜建锋在此驻足时,不仅相中了这里“天藏地养”的酿酒环境,更将目光投向了文化符号的重塑。当他发现“秦酒”商标虽被注册却长期闲置时,立即启动了长达半年的收购谈判。“这个商标不仅是商业符号,更是秦人精神的载体。”杜建锋回忆道。斥巨资购回商标时,周边质疑声不断,但他坚信文化价值不能用金钱衡量。很快,两年半的时间,先后建成一期生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并拥有3000平方米地下酒窖;二期秦酒文化展示中心占地面积20亩,一座现代化园林式秦酒庄园在清水河畔崛起。

秦酒庄园以白酒文化为基础,以企业文化建设为核心,坚持创意、创新的方式,不仅将白酒的生产流程、藏在酒窖里的秘密向大众展示,同时将老秦人传承千年的酒文化展示给大家。既增加了游客的现场感和参与性,又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打造了“工业+农业+旅游”的全新模式。

玉华酒厂:老字号的新征程

作为宜君县“老字号”国有企业,玉华酒业历经半个世纪风雨,凭借“老五甑”蒸馏、酒海储存工艺,先后斩获“陕西好商标”“西北五省酒类质量鉴评进步奖”等殊荣。

走进玉华酒厂,只见工人们正在将蒸好的粮醅均匀铺撒在晾床上,一时间雾气蒸腾,酒香扑鼻。成装车间流水线上,工人们井然有序对生产出来的酒液进行灌装、封瓶、包装等工作。之后,成箱的产品将进入各大商超,走向千家万户。近年来,公司持续发力,增加科研投入,成功开发出新品:喜酒、玉华贡、私藏古同官、龙酒、五彩古同官、六骏古同官等,深受消费者青睐。作为一家建于1975年的“老字号”国有企业,在市场中拼搏发展的同时,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断反哺地方,在就业安置、慈善扶贫、税收等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老曹烧酒:乡土情怀的现代传承

四月的哭泉镇,中国最美旱作梯田披上翠绿新装,层层叠叠的田埂间,晨雾与炊烟交织成诗。山脚下,曹太锋的烧酒坊飘出阵阵粮香。

曹太锋是哭泉镇哭泉村人,老家在湖北,祖上就有制作老烧酒的手艺。很早以前,他就有想做玉米烧酒的想法,但一直没有付诸实践。后来,在当时哭泉村第一书记靳康鹏的帮助下,曹太锋创办了曹氏老烧酒坊。酒的主要原料是中国最美旱作梯田的优质玉米,辅料为姜女泉的矿泉水,运用传统工艺,纯粮酿造玉米老烧酒。

酒坊建成后,收购周边农户玉米,吸纳脱贫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哭泉镇村民贾占全说:“农闲的时候我就去酒厂上班,不耽误农活,还能挣工资。”除此之外,平时村上的困难户谁家有需要,酒坊可免费供应酒糟,酒糟可以用来喂猪、羊……

当青铜壶的庄重遇上工业旅游的活力,当传统技艺的坚守碰撞乡村振兴的浪潮,宜君酒文化正以独特的姿态,在三秦大地续写“酒以载道,文以化人”的新篇章。这种古今交融的魅力,正如窖藏老酒般历久弥香,吸引着八方来客探寻“秦人、秦酒、秦韵”的千年密码。(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