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灵感后花园,也是创新试验田!张江乡村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场景


到环东村的农田里触摸智慧农业的脉搏,在长元村的森林中解码林下经济的基因,去新丰村的乡村人才公寓邂逅诗意栖居……在浦东新区张江科学城,一场为期一个月的创享生活节正以文体搭台,助力推动文、体、旅、商、农多方联动,为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发展交流、促进消费增长搭建场景、蓄势赋能。
根据近期发布的《聚焦张江再出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学城行动方案》,张江要在培育科创核爆点、优化科创产业生态、引育科创人才上多下功夫,强化专业服务和要素支撑赋能,构建更加紧密的创新共同体和产业发展共同体。

让年轻人走进张江乡村
眼下,长元村的长美绿地成了张江新晋“网红”。每到周末和节假日,这里一天就能“长”出数百顶帐篷。乡村能不能接住泼天流量?借助中国美术学院的设计力量,张江镇把原来村里的仓库改造成呈现行云流水般中式美学的“长美汇”便民服务中心,又委托专业运营方——上海谷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探索把新的乡村空间变得“有颜有趣有料”。
谷火文化运营总监张倩雯告诉记者,“依托服务中心,我们把整个场地打造成一个轻度假乡村项目,不仅有水上码头、皮划艇、桨板,还有果蔬采摘、非遗体验等,吸引更多工作生活在张江的年轻人、亲子家庭前来打卡。”
乡村的活力,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创享生活节期间,整个张江镇将上演田园市集、乡村骑行、非遗游园会等30余项活动,联合相关企业、商圈发放专属消费券,把文化体验、运动休闲、生态旅游、农商消费、研学科普5个板块有机串联,让更多企业朋友、科创人才、市民群众走进乡村、了解乡村、爱上乡村。
为科技创新搭建场景平台
通过水质传感器与智能投喂算法,提升养殖效率……来自环东中心村的这条“会说话的鳜鱼”成为张江智慧农业的鲜活注脚。
作为沪上唯一一家鳜鱼苗种生产基地,申孙水产养殖公司与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先进的智能化养殖技术,通过智能投料设备、水质监控系统以及可视化平台等,根据鳜鱼生长需求和摄食习惯实现精准投喂,还能实时监测水质参数,为养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申孙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孙建飞介绍,智能自净流水槽养殖系统是基地的另一大亮点。该系统占地面积1163平方米,包括5个标准流水养殖槽,通过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和净化处理,为鳜鱼提供最佳生长环境,可满足120万尾大规格鳜鱼鱼种的培育需求。
除了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培育鳜鱼之外,张江乡村不断为科技创新提供落地应用的新场景:岩山科技的智能机器人正在新丰村为市民游客提供导览服务;“长美汇”便民服务中心则搭建了一个崭新平台,通过与复旦大学合作设立张江“企动力·创享荟”,以产品展示、业界交流、专家研讨等形式,为张江中小科创企业、青年人才提供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技术创新与智能制造、大数据与多模态融合、“AI+”、经济趋势与管理实践等热门方向的指引。
张江镇镇长李灿表示,今天的张江乡村,既是科研人才的“灵感后花园”,更是中小企业的“创新试验田”。当科创人才在民宿露台激荡思维火花,当返乡青年用直播镜头讲述田园故事,这片土地正以开放的胸襟,成就着“诗意桃花源”与“科技新高地”的双向奔赴。
原标题:《既是灵感后花园,也是创新试验田!张江乡村为科技创新搭建新场景》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文汇报 唐玮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