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这一“重中之重”,国务院多次部署

2025-07-05 12:14:00   0人浏览

图片图片撰文丨余晖 董鑫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据新华社7月2日报道,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湖北调研,聚焦的重点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就在6月22日至24日,张国清还前往山西调研,关注的内容之一,也与制造业有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为何要如此关注制造业?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长期保持较高增速,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大动力。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稳居全球首位,成为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2023年全国两会,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目前,我国制造业门类、品种齐全,下一步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国家将大力支持高端制造业发展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今年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洛阳轴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深刻指出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要如何发展?中央早已指明了方向——“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今年以来,国务院层面已多次对制造业发展提出要求。

5月,国务院总理李强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6月和7月,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两度赴地方,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展开调研。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高端专业人才储备不足等。

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喜新厌旧”现象。

《瞭望》新闻周刊刊文提到,“一些地区将政策资源倾斜于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对传统产业关注不足,一些地区则过度求新求热,易出现‘脱实向虚’等问题。”

在当前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国内转型任务繁重的大背景下,制造业必须“大而全”的基础上,向深向细布局,做到“精而强”。

如何才能实现“精而强”

转型发展是方向,科技创新是途径。

在山西调研期间,张国清指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引导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用好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快先进设备应用、工艺流程优化和高端产品供给。”

在湖北调研期间,张国清强调“要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设备升级、工艺优化、管理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强化科技赋能,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培育行业垂直模型,让人工智能通过制造业广泛应用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张国清强调,企业既是原创技术的策源地,也是产业创新的实践者,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

6月9日,国务院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了第十四次专题学习。

会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前沿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

6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

会议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所谓“强化”,就意味着企业在科技重大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均应发挥主体作用,其科技创新是贯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全链”创新。

政府搭台,企业唱“主角”。

在湖北,2022年以来,湖北省财政厅每年安排1亿元科技创新券兑付资金,对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服务予以补助,强化科技资源共享,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3年来已累计兑付财政资金3亿元,带动企业直接研发投入17.2亿元。2024年,由企业牵头承担湖北省级技术创新项目比例已达68.6%。

欢迎下载“北京青年报”客户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