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清明节期间,湖北省文明办广泛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沉浸式教育、创新化实践、协同化育人等方式,引导未成年人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创新网络实践,让革命精神穿越时空
清明节前夕,湖北省文明办联合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团省委、省军区政治工作局,组织开展2025年湖北青少年“清明祭英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网络实践活动积极运用AIGC等融媒技术,增强活动吸引力、影响力。

复原湖北籍英烈音容笑貌
湖北省文明办协调荆楚网策划推出创意H5,运用多模态技术融合,整合图像修复、色彩迁移、3D渲染等技术模块,复原20位湖北籍英烈的音容笑貌,引导青少年体验线上“云献花”“点击修复英烈照片”“红领巾向英烈致敬”等,增强了革命传统文化的感染力。活动期间,近1900万人次参与“云献花”。


线上活动形式多样
线下多彩实践,让红色记忆可感可及
湖北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结合学校思政教育内容,将思政课堂搬到校外。各地组织中小学生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重温入队入团誓词,通过擦拭墓碑、向烈士敬献花篮及鲜花等,让学生在仪式感中厚植爱国情感。

“行走的红色课堂”:走进鄂州市第三中学

随州市胜利学校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应城市实验小学少先队员代表向革命先烈许白昊敬礼
咸宁市围绕清明祭英烈主题,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敬献一次花篮、重温一次入队誓词、聆听一场英烈故事、清扫一片陵园、撰写一篇实践感悟,全市累计开展活动150余场。
清明节期间,黄石市阳新县实验高中1400余名师生开展“清明祭英烈 重走红军路”15公里徒步祭扫活动。绵延2公里的队伍穿过油菜花田、乡间小路,走进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红军街,倾听历史回响。同学们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缅怀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
在荆州市公安县章田寺乡胡厂小学,师生们开展“走家乡、忆先烈、学科学、亲自然”思政大课堂活动,将革命传统教育与环保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相融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注重协同发力,让育人成效不断放大
活动中,湖北注重发挥家校社协同育人成效,从学校到社区,从课堂到家庭,推动主题实践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处处可为的生动场面。
活动期间,省文明办发挥牵头协调职能作用,向全省城乡居民朋友们发出《2025年“移风易俗过清明 文明祭扫树新风”倡议书》,多地广泛响应同步转发倡议。
同时,活动注重发挥部门阵地、队伍资源作用,丰富实践活动形式。如房县教育局、关工委、共青团、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联合开展“退役军人展风采·红色文化进校园”“缅怀先烈忆初心·革命精神代代传”等系列活动,邀请退役老兵进校园亲述革命故事,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引导学生传承革命精神。
活动期间,各个社区积极参与其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童伴之家等社区阵地,广泛开展系列亲子实践活动,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手工制作小白花、主题绘画创作、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部分社区还开展了“文明祭祀”志愿巡逻宣传活动。
活动倡导家校共育,鼓励发动家长带领孩子参与“家庭追思会”,参观周边地区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展寻根祭祖之旅,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如云梦县传承发扬“一封家书”简牍文化,推出“清明家书共写”“红色家风寻访”等系列活动,推动革命文化、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日常生活。丹江口市举办“清明新风润万家·文明家风共传承”——“我们的节日·清明”移风易俗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宣讲、倡议、亲子互动等形式,引导家庭树立文明祭扫观念,共建和谐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