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一女子遭遇二手车抵押变 “买卖”?记者调查:二手车抵押贷款市场乱象丛生
近日,西藏商报新闻热线0891-6970000接到拉萨市民韦女士的紧急求助,她深陷一场棘手的二手车抵押合同纠纷,维权之路十分艰难,希望通过媒体曝光,让更多人避免重蹈覆辙。这起事件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诸多问题令人担忧。
签约突变
合同暗藏惊人玄机
韦女士在拉萨市干工地项目多年,近期工地开工在即,工人薪资与材料采购的资金缺口让她压力巨大。4月10日晚,为解燃眉之急,她联系了此前有过交易、自认为可靠的罗某,想用一辆购买两年多、公里数仅两万多、裸车价约13万元的长安轿车(实际为朋友胡某某的车辆)进行抵押,获取5万元资金。
当晚,韦女士通过微信将该车辆的行驶证发给罗某评估,双方很快达成一致,韦女士一行人便前往罗某的住所进行签约交易。在工地资金紧张的巨大压力下,韦女士基于对罗某的信任,急切地想要完成这笔抵押交易,以解工地的燃眉之急,却未曾料到,这是她陷入困境的开端。
抵达罗某住所后,签约环节却让韦女士傻了眼。本应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竟摇身一变成了车辆买卖合同,且合同条款对车主极为不利。面对韦女士的疑惑,罗某解释称,整个拉萨二手车抵押市场通常做法便是签订这种买卖合同,只要双方心里清楚实际是抵押就行。“我当时就回想起,去年资金周转困难时,我与罗某交易也是签的买卖合同,并且在约定期限内连本带利顺利赎回车辆,基于这份信任,我这次也没多考虑。”韦女士说道。
签约时,罗某逐字逐句念合同内容,让该车主胡某某进行抄写、念诵,并拍摄了视频。由于胡某某在区外,不能亲自到达现场进行合同签订,当晚,便由其父亲胡某代理车主本人与罗某的合伙人周某完成签约。签约完成后,周某向车主本人银行卡转了3.6万元,并附言:胡某某车款,承诺次日将补齐剩下的1.4万元。韦女士事后才发现,这看似简单的签约过程,却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她在不经意间,已踏入了一个精心布置的“合同陷阱”。
察觉异样
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第二天早上,韦女士仔细查看合同,越看越不安,合同明确是车辆买卖,按条款车子所有权已悄然归对方。韦女士立刻联系罗某,表示不想抵押了,愿意退还已收款,让对方还车。但罗某称,若要终止合同需支付1.5万元违约金,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仅仅过了一晚,就要多付出1.5万元,韦女士难以接受。
当日下午,韦女士一行人前往罗某住所进行协商,却发现对方态度大变,坚称一切按合同办事。无奈之下,韦女士选择报警。警察到场后进行调解,因属于合同纠纷,调解最终以失败告终。从满怀信任到发现被骗,韦女士试图挽回局面,却遭遇重重阻碍,报警调解的失败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绝望。“其实当时让我朋友拍视频的时候,我还想录音,但又觉得是对人家的不信任,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现在悔恨没有录音,也没有任何其他证据用于维权。”韦女士生气地说。
4月14日,记者跟随韦女士一同前往罗某住所了解相关情况。罗某称,韦女士于2024年11月份找其做过车辆买卖,也是签的买卖合同,当时韦女士提前赎回车辆,违约金还从5000元降到2000元。罗某说:“4月10日,韦女士主动联系我办理抵押贷款,当天韦女士到的时候已是晚上11点,非正常工作时间,无法办理抵押贷款业务,我就把做二手车买卖的周某介绍给了他们,并且我也跟他们详细说明有多种贷款方式可选,其中就包括汽车买卖途径,当时韦女士他们是同意了的,是在得到韦女士以及车主本人的同意后,才以5万元的价格签订了车辆买卖合同。可第二天韦女士就反悔不想履行合同,按照约定,支付1.5万元违约金,车子就能归车主。”
“去年11月份我也是找他做的车辆抵押,抵押贷款是30000元,那2000元就是利息,并不是违约金,当时说好的就是在一个月之内还完抵押贷款和利息就能归还车辆,这也是口头协商好了的,并且我也顺利赎回了车辆,我还是比较相信他。因上次车辆价值不高,未被对方‘盯上’,这次抵押贷款的车辆要好一些,他们就露出了‘狐狸尾巴’,想要这辆车,才一口咬定按照合同办事。”韦女士无奈地说。
据了解,韦女士朋友胡某某的这辆车现在在二手市场也能卖8万元左右,远超过她抵押贷款的价格。对此,双方各执一词,罗某的说法看似有理有据,但韦女士坚称自己被误导,这使得事件的真相变得扑朔迷离,让人难以分辨究竟谁在说谎。
走访市场
乱象丛生令人担忧
为进一步了解拉萨二手车抵押贷款市场的真实情况,连日来,记者深入多家二手车交易门店和提供抵押贷款服务的机构展开走访调查,所见所闻令人担忧。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的操作流程极为随意。记者以车主身份咨询贷款事宜时,发现一些商家根本不仔细核实车辆信息与车主身份,仅凭口头询问和简单查看证件就准备办理业务,对于车辆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等情况也未进行严谨查询,这无疑给后续交易埋下巨大隐患。走访时,有一家门店在得知记者车辆是帮朋友代办抵押时,未要求提供朋友的授权委托书,仅让记者在合同上签了朋友的名字,便开始讨论贷款额度和利率。
合同签订环节更是问题百出。除了诱导车主签订车辆买卖合同替代正规抵押合同外,合同中的条款表述也充满迷惑性。像还款方式、利率计算等关键信息,被夹杂在冗长复杂的合同内容里,使用模糊不清的术语,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有的合同甚至故意遗漏重要信息,如未明确约定提前还款的条件和手续,导致车主在有能力提前结清贷款时,遭遇重重阻碍。
在贷款利率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透明现象。一些商家表面宣称低利率吸引客户,可在实际操作中,却通过各种隐性费用抬高贷款成本。除了放贷前收取的高额手续费,还有诸如车辆评估费、管理费、担保费等名目的费用。这些费用累加起来,使得实际贷款利率远远超出车主的预期。据一位曾办理过二手车抵押贷款的车主透露,他原本以为贷款年利率为10%,但加上各种费用后,实际年利率竟高达25%以上。
此外,记者还发现部分商家存在暴力催收的迹象。记者在与一些曾经逾期还款的车主交流中了解到,一旦还款逾期,商家就会频繁拨打车主及其家人、朋友的电话进行骚扰,甚至还会采取上门堵截、张贴大字报等极端手段,给车主的生活和名誉造成极大损害。一位车主无奈地表示:“逾期没几天,他们天天打电话威胁我,还到我工作的地方闹,让我在同事面前抬不起头。”
律师解读:法律为维权指明方向
为深入了解这起纠纷背后的法律问题,记者联系了西藏国昂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洛布拥珍。洛布拥珍表示,该事件中双方签订的二手车买卖协议,本质是抵押合同,即以二手车买卖合同作为借款合同的担保形式。在司法实践中,法院多依据实际法律关系判定,不会按表面的车辆买卖合同处理,而是按借贷关系处理,出借人主张车辆所有权的诉求一般不会得到支持,法院通常支持出借人要求返还借款的请求,但借款人需提供证据证明借贷关系事实。这一法律解读,为韦女士的维权之路带来了一丝曙光,也让我们看到,即使合同存在陷阱,法律依然会依据事实作出公正的判断。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遭遇,提醒大家在与类似抵押贷款公司交易时务必谨慎,仔细审查合同条款,保留关键证据,避免遭遇经济损失。对如此信任我的朋友也深表歉意,并向朋友承诺了会提一辆新车还给他,真的感到非常抱歉。”韦女士说。
专业建议:防范借贷风险指南
律师洛布拥珍建议,借款时务必按实际情况签订契合事实的合同,要求出借人将借款支付至借款人本人名下,并妥善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相关证据。另外,用车辆抵押借款无需交付车辆,借款人遇到出借人要求交付车辆的无理要求时应坚决拒绝,签订抵押合同或在借款合同中清晰注明抵押情况。
最后,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借贷优先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若选择非正规渠道借贷,务必谨慎评估风险。这些专业建议,不仅是给韦女士的维权提示,更是为广大市民敲响了警钟,让我们在面对借贷问题时,能够更加谨慎,避免陷入类似的困境。
这起发生在拉萨的二手车抵押合同纠纷,给韦女士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也为我们揭示了二手车抵押市场中可能存在的“套路”。希望通过这起事件的曝光,能够引起相关部门对二手车抵押市场的重视,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也提醒广大市民在进行类似交易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掉入陷阱。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