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四不像”现身山间池塘 中华鬣羚首次在厦门被观测记录
来源:台海网

台海网4月4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角像鹿不是鹿、蹄像牛不是牛、头像羊不是羊、尾像驴不是驴,看似四像,实则“四不像”,这也就是它外号的由来。
不少人听说过“四不像”,但极少人见过它的真容。不过,日前一头“四不像”——中华鬣羚就在厦门同安露出了真容。这也是它首次在厦门被观测记录到。
被困池塘 站了1个小时
事情,还得先从一场救援说起。近日,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接到群众报警:同安区美林街道一处山间池塘里,一只体形健硕如牛的野生动物被困水中。
让群众惊讶的是,这动物长相奇特,角似鹿、蹄若牛,外形独特,疑似“四不像”,也就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接到市资源规划局的协调通知后,我们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同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相关负责人回忆道。
执法大队专业救护人员紧急赶赴现场,为防止受困动物受惊伤人,立即对现场安全警戒。
经现场初步鉴定,受困动物确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鬣羚。
在现场群众拍摄的视频中,可以清晰看到这头“四不像”的真容。
起初它在池塘里漫无目的地游来游去,后来它“老神在在”,在近岸处站了1个小时,颇有“老牌神兽”的气定神闲,似乎就等着救护人员赶来。
冰冷水域紧急救援
“当天气温较低,池塘比较大,水也比较深,给救援增加了不少难度。”上述负责人说。
救护人员根据中华鬣羚的体形和生活习性,迅速制定救援方案。救护人员下到齐腰深水中,安抚稳定住中华鬣羚,同时用救援绳在其视线盲区内诱捕。
在救护人员与周边热心群众的努力下,救援绳和吊车共同发力,帮助这头中华鬣羚成功脱困。
经过细致的健康检查,确认它没有受伤,符合放生条件。当天晚上,这头“大家伙”就在野外被放生,重新回到了大自然。
导报记者从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保处获悉,这次亮相的中华鬣羚,是一只成年个体,高一米左右,猜测是在山边交界处喝水时迷路受困。

中华鬣羚已被放生在野外。
首次在厦门被观测记录
中华鬣羚,属牛科动物,以其“四不像”的独特外形而著称,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并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17)——易危物种(VU)。
据悉,中华鬣羚多分布在我国华东华南地区,喜欢在低海拔森林系统里活动。
为何它如此神秘?据媒体报道,中华鬣羚喜欢在夜间活动、独居,以矫健的攀岩能力和警觉性著称。每当林区云雾缭绕时,它能在其他动物和人认为无路可走的悬崖上攀爬、跳跃,活像传说中会腾云驾雾的“神兽”,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虽然神秘,但这“家伙”其实在厦门栖居多年。2018年本报就曾报道过中华鬣羚在同安区深山出没的消息。它们在汀溪杉际内、莲花国家森林公园等地,都留下过活动踪迹。
工作人员表示,尽管厦门早前有发现过中华鬣羚的活动踪迹,但没有留下观测记录。此次中华鬣羚现身且首次被观测记录,生动呈现了厦门市在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海峡导报记者 江小聪 余健平 康泽辉/文 采访对象供图)
*******************************************************
【台海网报料渠道】
邮箱:taihainet@163.com
报料、登报、维权、内容合作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