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净利润大增,国际业务亮眼 中国银河证券做对了什么?
文/顾瑾
“我们坚持战略引领,锚定一流投行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有效防范风险,主要财务指标稳中有进,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保持十五年来年度最好排名,一流投资银行建设之路走的更稳更实。”中国银河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晟,在4月16日举办的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致辞中表示。
2024年,中国银河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54.71亿元,排至行业第四名。2025年一季度,其主要财务数据再次大增。以归母净利润为例,预计同比增幅将达70%至90%。
实际上,中国银河证券可谓近年来业绩排名提升最为明显的头部券商。在2020年及更早,其营业收入大多排在行业第七及以后;但2021年以来却稳居行业前五。
“2022年、2023年,国内证券公司业绩普遍下滑。中国银河证券在此轮券商寒冬期中表现颇为坚挺,行业排名随之提升。如今,伴随2024年市场的回暖,其业绩增速更是格外显著。”某券商资深人士如此评价中国银河证券。
2024年,中国银河证券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达到5.4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高达27.31%,预计远超券业平均增速。
业绩大增,源自何处?从各业务条线来看,投资交易业务提升最为明显,同比大增45.91%;财富管理业务次之,同比增加15.73%。此两项业务业绩提升与股市回暖高度相关,2024年诸多券商亦实现增长,只是涨幅可能不及中国银河证券。
而在国际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方面,中国银河证券更是实现了逆势增长,分别实现8.29%和11.80%的增长。2025年一季度,其在IPO、定增、并购重组方面均取得亮眼成绩。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业务是中国银河证券近年来的重点发力方向;在中国银河证券内部,投资银行业务与国际业务协同效应颇高,这使得其在国际业务展业更进一步的同时,投资银行业务业绩亦随之提升。投资银行与国际业务,恰是中国银河证券董事长王晟经验最为丰富之处。
净利润同比大增27.31%,投资交易、财富管理表现亮眼
2022年—2023年,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影响,证券公司业绩普遍欠佳。伴随2024年“924”政策后股市的回暖,券商2024年业绩有所提升,但在基数较大的头部券商中,2024年业绩持续缩水者并不鲜见。
然而,中国银河证券,可谓头部券商中颇为坚挺者。
以净利润为例,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2023年,我国证券公司净利润均值同比缩水3.14%,中国银河证券却逆势上涨1.43%。2024年,业内人士预计券业业绩增速均值将转正,中国银河证券的归母净利润破百亿大关,达到100.3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7.31%。
营业收入方面,中国银河证券表现同样可圈可点。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354.71亿元,同比提升5.43%,排至行业第四。从排名来看,2021年以来,中国银河证券营业收入稳居行业前四,而在2020年及以前,则时常位列七名开外。
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河证券的业绩表现则格外亮眼。根据其日前发布的业绩预告,中国银河证券2025 年前三个月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7.73亿元—31.00亿元,同比增长70%至90%。
拉动中国银河业绩增长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今年一季度业绩预告中,中国银河证券将其总结为:主动把握市场机遇,稳中求进,不断寻求业务突破;财富管理、投资交易、投资银行等业务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取得较好经营业绩。
与此同时,观察其2024年年报,则可以窥见其更多出色表现——财富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国际业务、投资交易业务等均同比大增。
其中,投资交易业务增幅最为明显,实现营业收入63.44亿元,较2023年大增45.91%。该业务业绩提升与股市回暖密切相关。2024 年,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和沪深300指数分别较2023年末上涨12.7%、9.3%、13.2% 和14.7%。
在此基础上,中国银河证券大力发展基于客需的创新类投资交易业务,以研究、交易、风险管理能力为依托,提升产品设计及交易服务综合能力,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优质多元的金融服务方案。受此影响,其投资交易业务业绩得以大幅提升,45.91%的同比增速属于头部券商中表现亮眼者。
经纪业务是中国银河证券的传统优势业务。近年来券商普遍进行的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即以经纪业务为依托。中国银河证券凭借经纪业务的优势,在财富管理转型上步伐也更快一步。
2024年,其财富管理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大关,高达104.96亿元,同比提升15.73%。财富管理业务是为中国银河证券营业收入贡献力度最大的业务条线。
为投资者提供专业的投资顾问服务,是财富管理转型成果的一大体现。中国银河证券的投资顾问聚焦深化买方服务,推进体系化配置方案输出,打造人才梯队并创新推出“分布式”投顾服务,加快发展 ETF 和线上智能投顾。与此同时,中国银河证券持续优化以资产配置服务为核心的“银河金熠”高净值客户服务品牌,满足客户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等多元需求;加强智能化工具专业赋能,升级自研投顾平台“G-Winstar”(问TA系统),营销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有鉴于此,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金融产品销售规模超过800亿元。2024年末,其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达2111.17亿元, 较2023年末增长7.8%,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超过10万户,“银河金熠”累计签约客户超过7400人,“金·耀”资产配置系列产品规模突破10亿元。
大手笔收购,海外业务迅速破局
客观而言,相较于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中国银河证券的国际业务起步并不早,2011年,其方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彼时,中金公司香港子公司已经设立14年,中信证券、华泰证券香港子公司也已设立6年和5年。
不过,若论近几年哪家券商国际业务进步最为显著,中国银河证券则首屈一指。
自2017年起,中国银河证券通过收购东南亚当地领先券商——马来西亚联昌集团旗下证券业务,短短数年即实现国际业务的成功破局。2018年,合资公司银河—联昌成立;2023年,中国银河证券实现对银河—联昌的100%控股;2024年4月,更名后的银河海外正式亮相。
值得注意的是,银河海外的历史比中国银河证券更为悠久,银河海外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979年,甚至较中国银河证券早十年。彼时,银河海外前身新加坡G.K.Goh证券成立。经过45年发展,以新加坡起家的银河海外,已经将业务版图覆盖至东南亚十余个国家,在东南亚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
“收购银河海外以后,中国银河证券即可迅速打开东南亚市场,而东南亚正是当前的重点逐鹿赛道。对于中国银河证券此类资本实力雄厚的海外业务后起者,收购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境外机构,是快速实现海外业务突围的高效方式。”受访人士分析道。
如今,借助银河海外,中国银河证券东南亚版图迅速扩大,已经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具备显著优势,同时在十余个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有所布局,成为亚洲地区网络布局最广阔的投资银行之一。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银河证券正在探索更多国际业务“搭桥梁”工作。2023 年,其在新加坡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东盟商业领袖峰会,创下中资企业在新加坡举办金融峰会的规模之最。
2024年,其举办“中国银河东南亚双向投资论坛”,推动中国—东盟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
2025年,中国银河证券计划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深化交流合作。今年1月,其已经协助马来西亚经济部举办2025东盟经济论坛,4月,协助马来西亚证券委员会在吉隆坡举办东盟投资论坛,积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创造合作机会。
国际业务成效凸显
目前,中国银河证券的国际业务主要通过银河海外与银河国际控股两个子公司开展。2024年,两家子公司均取得了不错成绩。
银河海外完成品牌重塑并持续巩固在东南亚核心市场的领先地位,作为唯一中资金融机构参与协办马来西亚政府主导的“吉隆坡20科技大会”,举办“2024 中国银河东南亚双向投资论坛”和首届东盟双碳金融中心网络研讨会,发布首份可持续发展报告,致力于成为中国—东盟纽带并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经纪业务方面,银河海外在东南亚核心区域继续保持优势地位,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市场排名分别为第一、第三、第四和第六,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均超过10%。
投资银行业务方面,银河海外股权和债券累计完成45笔交易,规模达7.22亿新加坡元,主导泰国信贷银行 IPO,募集资金达 73.7亿泰铢(约 2.07 亿美元),是近年来泰国市场规模最大的IPO项目。
结构化产品方面,其推出股票挂钩投资票据、信用挂钩票据及权证产品,覆盖东盟核心市场,持续强化产品竞争力。
此外,搭建创新投资平台方面,银河海外携手战略伙伴推出UP交易平台并致力于拓展东盟地区年轻投资者群体,开创了马来西亚证券交易所零股交易先河。
银河国际控股2024年成绩单同样可圈可点。其围绕“五位一体”“三化一同”发展思路,锚定“国际市场综合的业务提供商”发展目标,坚持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强内地、香港、东盟多地联动,积极抢抓跨境业务机遇,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财富管理方面,银河国际控股积极打造一站式、全链条数字金融服务平台,获得首批跨境理财通2.0券商试点资格,为境内外客户提供覆盖50个国家和地区、5大资产类别、500只公募基金的全球化资产配置服务;
投资银行方面,其境内外一体化展业效能不断彰显,竞争力持续提升,2024 年完成23个港股IPO项目,承销278个境外债项目,参与发行158只离岸人民币债券;
资产管理方面,银河国际控股打造全品类境外资产管理产品矩阵,设立跨境中国CTA基金,为国际资本投资内地大宗商品和金融期货市场提供创新性便利渠道。
在银河海外与银河国际控股的共同努力下,2024年,中国银河证券实现营业收入21.72亿元,同比提升8.29%。
投资银行业务逆势增长
无论从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年报还是2025年一季报来看,其另一个颇为亮眼的业务条线是投资银行。
由于2024年新股IPO数量仅为100家,相较于2023年的313家锐减68.05%;外加A股市场再融资规模同比下降70.0%,使得诸多证券公司2024年同行业绩再度缩水。
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反而逆势增长11.80%。
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年报,其持续加强A股股权融资业务项目储备,着力提高项目承揽承做标准及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实现1单IPO项目超研股份经中国证监会注册通过,2025年1月22日该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完成再融资项目1单、新三板推荐挂牌项目6单、新三板定向发行项目2单;公告并购重组财务顾问项目4单,交易金额186.67亿元,行业排名第八。
与此同时,在债券融资业务方面,中国银河证券进一步发掘地方政府债、金融债、短期融资券、定向融资工具和中期票据业务机会,债券承销 规模增速高于行业平均增速。
根据Wind统计,2024年,其债券承销规模为4833.43亿元,同比增长34.65%,行业排名第七。其中,地方政府债承销规模2863.53亿元,行业排名第五;金融债承销规模987.86亿元,行业排名第十一;中期票据承销规模410.13亿元,行业排名第八。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银河证券投资银行业务业绩的提升,与其国际业务快速发展不无关联。多家企业表示,相较于仅在A股布局的证券公司,其更愿意与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业务资源丰富的券商进行合作。如此可以获得更多海外业务机会。
“如今,中国银河证券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市场均具有一定业务优势,下一步,我们也希望加大东南亚市场布局。因此,在投行合作方面,我们将目标锁定在了中国银河证券。”某企业高管表示。
从中国银河证券2024年投行业务来看,其的确取得多项国际成绩。典型案例如,协助中国最大的连锁酒馆海伦司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完成二次上市,为国内消费品牌率先踏出了一条新的资本市场发展路径;助力马来西亚Sunway集团两次成功完成股票配售项目;协同新加坡知名上市跨国品牌富旺朝与东盟私募股权基金 Ikhlas 资本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具有中国背景的文创产业集团完成对印尼上市公司BINO集团的跨境要约收购。
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河证券的投行业绩同样表现亮眼,无论是IPO、定增,还是并购重组,均取得不错成绩。
IPO方面,2025年1月,由中国银河证券保荐并担任主承销商的超研股份成功实现深交所上市,募集资金4.3亿元。该企业为国内目前唯一一家同时从事医学影像设备和工业超声无损检测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上市企业。
定增方面,3月,佳电股份完成11.12亿元A股定向增发项目,背后同样是中国银河证券在担任保荐机构和主承销商。
当前监管颇为鼓励的并购重组方面,今年3月,中国银河证券同样再下一子。由中国银河证券担任独家独立财务顾问,赛力斯完成了斥资115亿元向华为收购旗下子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的重大资产重组交割工作。该起交易是2021年以来标的估值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项目,也是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行业交易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项目。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