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25-05-22 07:10:00   0人浏览

观点提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对此,应始终以人民是否满意为评判标准,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事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深度认同、广泛赞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改进作风问题上,我们不能退,也退不得,必须保持常抓的韧劲、长抓的耐心,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作风建设为什么抓、抓什么、怎么抓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1

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过去大大增加”。如果我们党不能顺应时代变化加强作风建设,就会出现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问题,甚至出现失去民心的危机。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推进伟大事业的要求。实践证明,越是发展事业,越是长期执政,党内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越是突出,越是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部署。当下,强国建设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把这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攻坚难度之大,都是空前的,对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起推动改革发展正能量的要求更高更严。必须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建设强大人格力量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正确理论,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强大的真理力量,保证我们沿着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前进;强大的人格力量,保证党在正确道路上得到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追随,以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必然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对此,应始终以人民是否满意为评判标准,不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培塑伟大的人格力量。

2

党的作风建设要抓重点

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突出思想政治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按照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价值追求、精神境界、作风操守严格要求自己。

坚定理想信念。信仰信念是本,党的作风是形,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则形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非马克思主义政党作风,虽然一再纠治,但还有一些市场,还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宣扬拜金主义、享受奢靡生活等情况,其深层原因是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提高党员、干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坚定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践行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为人民服务不是半心半意也不是三心二意,而是全心全意。党的百余年历史一再证明,党员、干部党性强,宗旨意识强,党的作风就好,人民群众就满意,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就会不断向前推进;党员、干部背离党性,丢掉宗旨,党的作风就不好,人民群众就不满意,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就会遭遇曲折。要践行好党的根本宗旨,在作风建设上,就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深刻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质和内涵,既要有仰望星空的理想,又要有眼睛向下的实干,以人民群众为师,以为群众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为标准,全力践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理念。

加强道德修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修身立德是做人之本、为政之基,是作风纯正、纪律坚定、知法守法的前提,是勤勤恳恳为民、兢兢业业干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保证。加强道德修养,党员、干部要学史崇德,从党的伟大奋斗、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和红色家风中汲取营养,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涵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气。要讲政德,明辨是与非、公与私,以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绩观和慎独清廉养浩然正气。

3

抓党的作风建设的有效方法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坚持不懈抓、久久为功治。

通过集中性学习教育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在全党开展集中性学习教育,是我们党推进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径。集中性学习教育针对一段时间内比较突出、亟待解决的,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通过集中教育整顿,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当下正在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通过集中整治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突出问题,引导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抓作风建设,集中教育整顿是必要的,但根本上要靠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修订、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制度,坚持改革精神和法治思维,细化新的实践对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些具体要求,其成效得到了实践和群众的检验。实现党的作风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必须建立严格完善、科学合理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否则就会为不良作风卷土重来留下漏洞。

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抓起。风成于上,俗化于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针对当时一些不健康现象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作风直接关系党内风气和政治生态,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作风不过关,不过硬,党风社会风气就不可能好。”党的作风建设要从领导干部抓起,用“关键少数”甚至“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促进党风、社风、民风转变,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党的作风建设首先应从党性着手,从马克思主义政党所固有的本性出发。党员、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透过作风看党性,在解决作风问题的基础上提升党性。党的作风建设还应以严的纪律为保证,发挥党的纪律教育约束和保障激励作用,抓住不正之风与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实质,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最终用严的纪律保证优良作风的巩固并推动其成为一种风尚。

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是蜻蜓点水、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而是要怀着对党的忠诚、为民的情结、必胜的信念,持续将群众反对的、不满意的事情一桩桩、一件件逐一加以解决和纠正。这一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把钉子钉实,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

(作者系延安大学副校长、陕西省委党校2025年春季学期中青一班学员)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2日 第05版

作者:谭虎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