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工业基地”到“算力新引擎”:邢台算力产业借势崛起
编者按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给人民网网友回信。这封回信,既见证着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传递着民生关怀,也勾勒出新一年的发展图景。既是对一年来河北高质量发展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征程的郑重承诺。
从倪岳峰书记的回信中,我们感受到河北全省上下将新发展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燕赵儿女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力量,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燕赵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勃勃生机。本网推出系列报道,深度解码回信中提到的各项成绩的背后故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北篇章汇聚更多共识。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北省委书记倪岳峰在给人民网网友回信时透露,河北的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第一,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在河北全力发展算力产业的宏大布局中,邢台这座传统工业城市正以其独特的发展路径,成为算力产业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为此,人民网专访了邢台市委书记杨猛,深入探寻邢台算力产业的发展脉络、独特优势以及未来规划。
抢占新赛道:算力产业成果初绽光芒
2月19日,位于邢台市高新区的太行智算中心成功点亮了2000P算力,计划到5月底再新增3000P算力,届时将形成冀中南地区首个5000P算力群。这标志着邢台在加快建设冀中南算力枢纽节点城市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太行智算中心点亮仪式。郝德明摄
杨猛介绍:“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前瞻性战略眼光和系统性谋划布局下,我们抢抓‘数字河北’建设机遇,在冀中南地区率先布局了有着万P级算力的太行智算中心。”
据了解,2024年9月,邢台与四川并济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建总投资50亿元的太行智算中心项目。项目二期预计在年底前搭建完成10000P算力集群所需环境,全部建成后,将形成覆盖京津冀的万P级算力池,具备支持超100个AI大模型同时训练的强大能力。不仅如此,它还可实现跨区域调度,并接入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有望建成长江以北最大的市场化AI算力枢纽节点。
“太行智算中心项目的稳步推进,为邢台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先发优势,加快构建完整的算力产业生态。”杨猛表示。
同时,邢台市还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获评“全国数字经济百强市”。在河北算力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邢台已经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基于此,邢台将为太行智算中心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建设邢台智算产业园,推动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和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构建“算力+数据+算法+应用”的全链条生态体系,实现AI赋能垂直行业,大幅提升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冀中南地区数字产业基地。
多维赋能:独特优势铸就发展底气
邢台在发展算力产业的征程中,具备诸多优势,这些优势从不同维度为算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从区位交通来看,邢台优势得天独厚。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中心地带,位于中原经济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区、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是京津冀城市群节点城市和冀中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如今又被纳入石家庄都市圈建设,多重战略机遇叠加。同时,6条铁路穿境而过,6条高速交织成网,与邢台褡裢机场构成了“东出西联、南承北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27分钟到省会、89分钟进首都、180分钟出渤海,能够通达全国各地,是全国运输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
杨猛说:“邢台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使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为算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也为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供了便捷的物流和信息传输通道。”
在信息传输上,邢台同样表现出色。与周边主要城市的网络平均时延低至5毫秒以内,与石家庄市数据双向传输时间更是缩短至3毫秒。如此低的时延,为实时数据处理和算力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持,助力算力资源高效辐射周边地区。

邢台智算产业园。谢攻摄
政策支持是邢台算力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邢台市委十届九次全会明确将“加快邢台智算中心建设,组建大型算力集群,构建新一代算力网络调度平台”列入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任务。2024年,《邢台市推进电子信息及数字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出台;2025年,邢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数实深度融合”列入全年重点任务。这些政策为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人才培养方面,邢台制定了《邢台市加快数字人才培育支撑数字经济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并充分利用本地职业教育基础好、起步早、体系全、特色多的优势,开展数字人才引、育、留、用等专项行动。邢台市数据局与邢台学院、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顺德集团、邢襄集团等企业开展了政校企人才合作对接,构建起数字时代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已培养相关专业人才3000余人,人才储备量在周边城市中位居前列。
同时,邢台营造了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大力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研发投入后补助等科技惠企政策,近三年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50余场,吸引了国内外专家、学者3000余人次参与,研发经费增速、研发投入强度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协同共进:传统与新兴产业融合发展
邢台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基础雄厚。这里逐步形成了食品加工、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两个新兴产业,以及以宁晋电线电缆、清河羊绒、沙河玻璃为代表的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构建起具有邢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些丰富的产业形态,为算力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提供了大量应用场景,是邢台发展算力产业的独特优势。”杨猛说。
同时,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对AI算力有着巨大需求。邢台积极探索传统产业与算力枢纽协同发展的模式,实现双向赋能,形成良性循环。
“太行智算中心项目为邢台传统企业提供高性能算力与AI赋能,助力企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全面提高生产水平和质效。”杨猛介绍。通过AI赋能和构建垂直大模型,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突破路径。
另一方面,邢台的44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推动共享智造模式、深化应用场景融合等方式,为产业垂直大模型应用场景的建设落地提供高效支撑,形成了“算力支撑+产业升级”的协同效应。
目前,邢台在传统产业与算力融合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61.4%,位居全省第1,生产设备数字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等6项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传统产业如钢铁、装备制造等行业智能化改造覆盖率超60%,中钢邢机、晶澳太阳能等企业通过AI技术提升效率40%以上。
“虽然邢台智算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在传统产业与算力融合、共享智造模式创新发展等方面,已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示范性和竞争力。”杨猛表示。
未来,邢台将加快谋划建设邢台智算产业园,持续补链延链强链,前瞻性布局优质人工智能产业项目,强化土地、电力等要素保障,谋划推进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自行车、新能源装备等产业集群垂类大模型开发应用,实施一批智能装备应用、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共享智造工厂建设等项目,打造人工智能专业化队伍,把邢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转化为人工智能发展优势。
展望未来,杨猛满怀信心:“邢台将坚定不移地走数字经济发展之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算力产业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具有邢台特色的数字产业生态。我们相信,在算力产业的带动下,邢台必将实现跨越赶超发展,在数字经济时代书写辉煌篇章。”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