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夏季防晒怎么做?这些实用技巧请收好

2025-05-18 11:03:00   0人浏览

​在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皮肤科门诊,每年夏天都会接诊大量因防晒不当导致皮肤问题的患者,从晒红、晒伤的急性日光性皮炎,到加速皮肤衰老、增加皮肤癌风险的慢性光化性皮炎,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不容小觑。做好防晒,是夏季护肤的重中之重。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皮肤科专家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夏季防晒的科学方法以及防晒霜的选择。

一、了解紫外线

想要做好防晒,首先要了解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危害。紫外线根据波长不同,可分为 UVA、UVB 和 UVC。UVC波长最短,基本被臭氧层吸收,对皮肤影响较小;UVB 波长适中,能直达皮肤表皮层,是导致皮肤晒伤、晒红的主要 “元凶”,同时也会造成皮肤变黑;UVA 波长最长,穿透力最强,可直达皮肤真皮层,除了晒黑,还会破坏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皮肤松弛、皱纹产生,加速皮肤衰老。长期暴露在UVA下,还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风险。

夏季阳光中,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为强烈,此时外出皮肤受到的伤害也更大,需做好充分防晒。

二、物理防晒:基础、有效的防护

物理防晒是通过遮挡、反射紫外线来保护皮肤。常见的物理防晒措施包括:

遮阳伞:选择具有 UPF(紫外线防护系数)标识的遮阳伞,UPF50+的遮阳伞能阻挡99%以上的紫外线。同时,深色伞面比浅色伞面防晒能力更强。

防晒衣:建议选择UPF50+,长袖、长裤款式的防晒衣,减少暴露面积。

遮阳帽:选择宽边遮阳帽或带有防晒面罩的帽子,能有效遮挡脸部、颈部的紫外线。

太阳镜:太阳镜能保护眼睛周围的皮肤和眼睛。选择能同时阻挡UVA和UVB的太阳镜,镜片颜色以灰色、茶色为宜,保持视觉的真实性。

三、化学防晒:按需挑选,科学使用

化学防晒主要是通过防晒霜、防晒喷雾等产品中的化学防晒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防晒指数:防晒霜的防晒指数用SPF和PA表示。SPF 主要防护UVB,SPF15能阻挡约93%的UVB,SPF30能阻挡约 97%的UVB。PA主要防护UVA,以“+”号表示“+”号越多,防护 UVA 的能力越强。

2.据场景选择防晒霜:日常通勤选择以SPF30、PA+++左右的防晒霜即可,质地以轻薄透气的乳液状或啫喱状为宜。户外活动如徒步、登山、骑行等,紫外线照射强烈,应选择高倍数防晒产品,SPF50+、PA++++,同时选择防水防汗的防晒霜,确保防晒效果持久。海滩游玩建议选择高倍数、防水防汗的防晒霜外,还可以搭配使用防晒喷雾,方便随时补涂。需要注意的是,防晒喷雾不能直接喷在脸上,应先喷在手上,再涂抹到脸上,以免刺激呼吸道。

3.据肤质选择:油性皮肤适合清爽型、无油配方的防晒霜;干性皮肤可以选择滋润型、保湿效果好的防晒霜;敏感性皮肤则要选择成分温和、无酒精、无香料、无刺激性防腐剂的防晒霜。需要注意,防水防汗的防晒霜需要使用专业的卸妆产品进行清洁,以免残留的防晒成分堵塞毛孔。

4.正确使用防晒霜需注意以下几点

用量要足够:面部使用防晒霜的量每次约为一元硬币大小,四肢暴露部位用量以此类推。如果用量不足,防晒效果会大打折。

提前涂抹:防晒霜需要在出门前15-30 分钟涂抹,让防晒成分充分与皮肤结合,形成有效的防护膜。

及时补涂:一般情况下,每2-3小时补涂一次防晒霜。如果出汗多、游泳或擦拭皮肤后,应立即补涂,以维持防晒效果。

注意细节部位:不要忽略耳朵、颈部、手背、脚踝等容易被忽视的部位,这些地方同样需要做好防晒,避免出现晒伤或晒黑。

四、晒后修复:减轻皮肤损伤,促进恢复

即使做好了防晒措施,有时也难免会有皮肤被晒到的情况。这时,晒后修复就显得尤为重要。晒后应尽快用清水冲洗皮肤,降低皮肤表面温度,然后涂抹具有舒缓、保湿、修复功效的护肤品,如含有芦荟、积雪草、透明质酸等成分的产品。

五、长期暴露在户外的工作人员防晒重点

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等面临紫外线辐射、高温、干燥等多重挑战,建议采用 “硬防晒 + 软防晒” 结合策略,如戴宽边遮阳帽、太阳镜,穿长袖防晒衣,同时,涂抹高倍数、防水防汗的防晒霜,定时补涂。尽量避10:00-16:00的高辐射时段作业,采用“早开工午休晚收工”模式,有条件可配备便携式遮阳伞(带UV涂层),固定点位安装遮阳棚每小时饮用200-300ml含电解质的水等方式补水,同时加强培训识别热射病症状(如定向力障碍、无汗),配备应急冰袋和急救包。通过系统防护+行为干预,可显著降低户外职业人群的光损伤和热射病风险。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疼痛、水疱等严重晒伤症状,应及时就医,在皮肤科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姚学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