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潍坊丨⑭千亿级!从“中国菜乡”到“世界厨房”

2025-04-03 13:59:00   0人浏览

编者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潍坊,拥有深厚的工业基础,产业门类齐全。当下,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已然成为潍坊工业经济前行的关键重点。长期以来,潍坊始终紧密跟随时代的步伐,积极谋划布局新质生产力,全力推动产业朝着多元化、高端化的方向稳步迈进。动力装备、新型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不断焕发新的活力;数字经济、磁悬浮、元宇宙等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呈现出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蓬勃良好局面。

即日起,大众网潍坊推出《新质潍坊》主题报道,展示潍坊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上的奋进姿态与卓越成就。

大众网记者 牛鞠榕 实习记者 秦伟薇 潍坊报道

人类驯化牧羊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那么,培育一只会“种菜”的狗需要多长时间?潍坊寿光给出的答案是:6年。

在潍坊耘图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耘图科技)的智慧大棚内,机器狗“旺财”正上下左右摇晃着脑袋,按照预设路线巡检蔬菜的生长情况,将温度湿度、作物长势、病虫害预警等数据实时回传至物联网大数据平台,通过深度分析形成专属种植优化方案,并联动相关智慧设施完成农事作业。从前20万株番茄需要两个人耗时4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检查工作,现在旺财只需要跑上一圈就轻松搞定。

旺财的核心控制系统,是将“中国蔬菜之乡”近40年的种植经验,浓缩成一套“听得懂”作物诉求、“管得住”大棚环境的种植算法,管理者动动指尖便能立竿见影,让响彻全国的“寿光模式”更为立体直观地以数字化方式完美呈现。

旺“菜”的“旺财”

乍一看,旺财外观与普通机器狗并无较大差异,体型小巧,四条机械腿纤细有力。但实际上,它叠加了环境感知传感器、数据采集传感器等设备,以满足日常种植需求。

“机器狗核心技术是我们自主研发的AIMP农业大模型,可以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实时上传到云端大数据监测平台,并通过AI算法制定一个合理的优化方案,同时联动相应的智慧农机进行精准作业,整个流程下来,效率可以提升到原来3倍以上。”耘图科技运营部负责人王怡红告诉大众网记者,这套完整的“种植模型”,即使是种植经验不足的“农业小白”也可以迅速上手。

要知道,农作物病虫害常先发于叶片背面,一般吊装巡检设备虽能快速扫视大棚整体,但因位置高悬,难以捕捉农作物叶片背面细微状况,而机器狗凭借灵活小巧的身躯,能够自如穿梭于作物植株间,其高度恰好便于从叶片背面自下而上进行巡查,为农作物健康生长筑牢第一道防线。

记者观察到,旺财完成设施大棚巡检、病虫害检测、开具药方、迷雾喷洒治疗全过程,仅用时60分钟。

那么,代表一种新质农业的旺财是如何诞生的?2018年,吴迪、张扬、邱纯胜3人在潍坊寿光因设施农业结缘,此后一拍即合,致力于攻克设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难题,让智能化设备完成产业落地,真正帮助农民减轻劳动强度,实现提质增收。

研发过程中,这个团队也面临重重困难,诸如传感器过多导致电池过载影响平稳运行、摄像头与解码器不匹配影响像素、数据传输延迟、算法不适配、数据干扰、图像误差等等层出不穷的研发难题,经过无数个挑灯夜战的日子,他们终于成功将“千里眼”系统连接在机器狗上,让整个操作的均匀度达到了理想状态,各项关键指标均已达标。

在这群寿光新农人眼中,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让农业生产变得更加高级、更加先进、更加便利的新动能,彻底改变“靠天吃饭”“靠体力种地”的旧模式,推动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精准农业转型升级,让农业成为潜力迸发的朝阳产业。

在定制“气候”中长大

潍坊寿光,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版图上一个极具分量的坐标。这里不仅一次次掀起中国果蔬业的“舌尖革命”,更成为中国设施农业的发源地、农业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高地。一只机器狗背后,折射的是整个寿光智慧农业。

位于纪台镇的寿光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内,2.9万平方米智能联动温室正有序运转,5.2万平方米新型拱棚与13个冬暖式大棚生机盎然,每株作物的一呼一吸都被物联网系统尽收眼底,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计算着每一滴营养液的旅程。

“温室搭载了全自动管理设施,能将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关键指标精准调控到最优范围。浇水施肥等工序也无需人工操作,系统会自动按需供应。不仅能节省人力物力,还让作物生长全程无忧,大大地提升种植效益。”寿光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经理刘春和告诉记者,当下,农业领域已经进入了“掌上农业”时代,仅需一部手机就能远程调控温室的各项设备,养护的精度远远高于传统农业的“经验之谈”,已实现种植的数字化、智能化变革。

种植区内,鱼菇共生和鱼菜共生系统产生的鱼粪通过水循环系统引入水培栽植区,植株根系通过吸收鱼粪便净化水质,整个过程既能增加植株养分,又能净化养鱼水系水质,从而达到“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的简约化管理。

在设施建设方面,温室顶部采用漫反射玻璃,在提高光照利用率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光辐射,避免对植物造成强光灼伤,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温室供暖设备采用双层内保温和外遮阳系统,夏季降温采用湿帘和风机相结合的降温系统,让作物一年四季都能沐浴在定制的专属“气候”里孕育硕果。

近年来,潍坊寿光始终坚持以工业互联网思维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先后建成并投用了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纪都现代农业共富产业园等一批智能化园区,并全部采用大型水肥一体机、智能温控、自动补光等新技术和区块链全程追溯系统。

在园区的示范带动下,寿光新建大棚全面推广了自动温控、智能雾化、臭氧消杀、水肥一体机等智能设备,蔬菜大棚变身成为“绿色车间”,蔬菜园区变身成为“绿色工厂”,物联网应用率达到85%以上,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领衔规划设计寿光纪都现代农业共富园区的赵春江院士提出了智慧农业发展的三大特征:绿色、现代、智慧。绿色,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现代,意味着技术的高度集成和应用;智慧则侧重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他强调,智慧农业不再仅仅追求操作的精确性,而是更强调通过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来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从“菜香一隅”到“味漫全球”

每天,都会有15000吨蔬菜从潍坊寿光销往全国200多个城市,以及出口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地。

一直以来,寿光专心种好“一棵菜”,从1989年三元朱村带头建起的17座大棚,到大半个中国的蔬菜大棚里都有寿光的“基因”,这座城市探索出通过蔬菜产业化拉动区域经济全链条发展的“寿光模式”。不仅解决了个体小农经济与现代农业集体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之间的矛盾,还蹚出了一条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致富之路。

作为全国的“菜篮子”,寿光扛牢打好种业“翻身仗”的责任担当,以打造蔬菜产业的“中国芯”为己任,不断深化拓展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坚持“内培、外引+扶持”,聚力推动种业创新发展,打造中国蔬菜种业“硅谷”。

据统计,寿光自主研发并获得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蔬菜品种达257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超18亿株,获评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

种业发力为农产品品质管理筑牢根基,催生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质农产品。2024年,寿光市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绿色食品16个,11个农渔产品入选中国农耕农品记忆索引名录,桂河芹菜、古城番茄、孙家集苦瓜和黄瓜、纪台长茄、斟灌彩椒、浮桥萝卜等一批优质农产品种得好、卖得火。通过种业创新、标准管控、市场拓展和智能赋能,打造出全链条竞争优势,驱动寿光蔬菜产业集群迈向千亿级。

利用新质生产力带动农业全链条的数智蝶变,不仅在于创新种业促进农业全链条的高质量发展,更在于其可复制、可推广的带动效应。

重庆开州、安徽灵璧、河北雄安新区等地陆续建成一个个蔬菜园区,将“寿光模式”融入各地产业血脉,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在地化升级,催生出贴合区域特色的农业发展范本。一位在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朝阳镇果蔬产业园承包四个大棚的农户,仅一年就能收获32万元左右的纯收入,成为“寿光模式”带动农户致富的鲜活例证。

由“技术输出”转向“模式输出”,潍坊寿光不仅让智慧农业技术领跑行业,还让产业发展模式花开全国,且沿着“一带一路”不断向海外输出。集成人工补光、无土栽培、环境智能控制等技术的集装箱式“植物工厂”,让日本、韩国、俄罗斯、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接轨“寿光模式”。

从“菜香满园”到“新技领航”,从“中国菜乡”到“世界厨房”,潍坊寿光握紧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接力棒,向着振兴种业、数智领航加速奔跑,让“寿光模式”跨越山川湖海输送向全世界。一道来自东方的至臻风味正引领农业全产业链智能化升级,开启全球农业文明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