瞰青岛|“板凳会”上唠一唠 话匣打开主意冒

2025-08-18 09:45:00   0人浏览

▲澄月湖景色怡人。

“乡村板凳会”现场。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晚上更是黑灯瞎火,出门都得打着手电筒,现在可不一样了,路平了、灯亮了,路边还栽花种树,每天早上出来走走,看着这满眼的好景致,心里就舒坦!”65岁的胶州市铺集镇姜家庄村孙殿启老人,走在平整光滑的村中大街上,路边的月季和紫薇开得正盛,老人脸上的笑容如同盛开的花,每一道皱纹里都藏不住对家乡变化的欢喜。近年来,胶州市铺集镇69个村庄稳步推动和美乡村建设从“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跃升。截至目前,49个村庄已完成建设。

规划“一张图”:

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

  “当初规划的时候,镇里的干部真是把我们的意见当回事儿,他们带着设计院的人来村里开了4次‘板凳会’,就在村口的大槐树下,大家搬着小板凳围坐在一起,有啥说啥。我们提的排水不畅、道路不平这些老大难问题,他们都一一记在本子上,最后全都写进了方案里。”说起村里的变化,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涛记忆犹新,眼神里满是感慨。在铺集镇,这样的“乡村板凳会”并非偶然,再加上精心设计的问卷调查等形式,已累计收集群众意见400余条,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成为规划落地最精准的“指南针”。

  铺集镇始终坚持“全域统筹、彰显特色”的理念,精心构建起“一核两轴三组团”的空间布局。以镇驻地为核心,如同心脏一般为整个区域输送活力;沿胶河生态轴和朱诸路产业轴,宛如两条动脉,串联起自然生态、人文商贸、历史文化三大组团。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坚决不搞“一刀切”,每个村庄都深入挖掘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形成了独有的“成长密码”。通过党委统筹、部门联动、村庄“打擂”的机制,33个和美乡村、6个美丽移民村、3个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如同百花齐放,各展所长,共同构成了一幅多彩的乡村画卷。

  该镇结合年度建设名额,创新建立了村庄擂台比武工作机制,以“现场路演+集中答辩”的方式让各个村庄竞争建设名额。这一机制如同催化剂,广泛调动了各村庄参与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激发了内生动力与竞争活力,也大大提升了建设的质量和实际效果。在2025年度和美乡村创建中,鹿家村等3个村凭借对自身情况知根知底、群众支持度高、特色突出等优势成功争创。接下来,它们将重点实施主干道路硬化、排水沟渠整修、太阳能路灯安装、弱电入地等基础设施工程,不久之后,村庄必将实现 “旧貌换新颜”,村庄的整洁度、功能完善度、群众满意度都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全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设“一盘棋”:

用“绣花功夫”织就品质生活

  铺集镇在建设过程中,严格实施“村民监督+第三方检测” 的质量管控机制,如同为项目建设装上了“双保险”,实时监督项目质量。累计开展质量抽检800余次,每一次抽检都细致入微,确保了建设过程的高质量。“我们有本‘建设宝典’,里面的28项指标样样明确,一点都不含糊。”前官庄村巡查小组成员李传暖和李传明翻开《铺集镇和美乡村建设技术导则》,指着其中的条款给笔者看,上面对路面厚度、绿化密度等都有详细到毫米、株数的规定,让人一目了然。

  这样的“标准化建设”在铺集镇早已成为常态。为了避免重复施工造成的资源浪费,该镇创新性地推行“一次开挖、多线并进”的模式,统筹推进改厕、供水、污水治理等多项工程建设。“以前村里的路挖了填、填了挖,不仅影响大家出行,还白花了不少钱。现在好了,管线一次性埋到位,省钱又省心。”小屯村党支部书记张乃富给笔者算了一笔账:村庄完成改造后,仅工程成本就降低了10%以上,这笔省下来的钱又能投入到其他惠民项目中。

  建设中更藏着“新旧共生”的巧思,让乡村在发展的同时不失底蕴。该镇注重建设与保护相结合,专门安排专人管理全镇5株古树,制定了详细的保护方案,严防施工过程中对古树造成破坏,真正实现了新旧和谐共生。“施工的时候,我们专门请了林业专家来现场指导,给古树周围做了特殊处理,既保证了工程进度,又保护了古树。现在啊,这棵古树成了村里的‘网红打卡点’,不少外地游客都特意来拍照留念呢。”在大屯村一棵三级古槐树旁,村党支部书记阎世良自豪地说,这棵古树见证了村庄的变迁,如今在新时代散发着新的魅力。

运营“一张网”:

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价值

  纪氏螺钿非遗工坊里,古朴的空气中弥漫着漆料的独特香气,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工匠们专注地在漆器上勾勒、镶嵌,一件件精美的螺钿漆器在他们手中逐渐成型,正打包发往全国各地。得益于铺集镇精心打造的“春夏秋冬”研学游路线,樱花大道的浪漫春日、澄月湖的清凉夏日、三铺龙拳的激情秋日、民俗体验的温馨冬日,众多特色资源被巧妙串联成线,让乡村旅游实现了“四季常青”。

  “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不仅让铺集的乡村游“活”了起来,更让它“火”了起来。胶河“筝春”文化旅游节上,千只色彩斑斓的风筝在湛蓝的天空中漫天飞舞,形态各异,引得大人小孩纷纷驻足喝彩;“澄月之夏”啤酒节里,正久烤鸡的香气醇厚浓郁,张家屯烤羊的外皮焦脆金黄,各种特色美食飘香四溢,人们三五成群,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畅饮啤酒,欢声笑语不断。据统计,系列文旅活动已吸引游客20万人次,直接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200元,让村民们实实在在地尝到了乡村发展的甜头。

  “我们的想法是,乡村建设好更要管理好,这样才能长久地焕发生机。”铺集镇副科级干部张海华深有感触地说,“为此,我们创新了‘1357’管护机制,充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让公益岗人员积极发力,推行‘徒步行、随手拍’工作法。大家在巡查过程中,发现路上有垃圾、路灯不亮之类的问题,只要拍张照发到工作群里,很快就会有人来处理,确保问题不过夜。”这一机制如同一张细密的网,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都纳入管理之中,让乡村的颜值得以保持,价值不断提升。

  走在铺集镇的土地上,昔日的田园乡愁不再是模糊的记忆,而是化作了眼前平整的道路、清澈的河水、绽放的花朵、欢笑的人群,可感可及。在这里,乡村既有“外在美”,更有“内在魂”,正以蓬勃的生机向人们展示着和美乡村的无限魅力。

来源|青报全媒体 马丙政 通讯员 贺玉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