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教师催开劳动教育之花

上图:成都市武侯区磨子桥小学分校教师徐莉岚执教《神奇的油菜》。

左图:成都市武侯区的学生在种植蔬菜。 资料图片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采取多种措施,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把劳动教育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开展全员培训,强化每位教师的劳动意识、劳动观念,提升实施劳动教育的自觉性,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
2020年4月,成都市武侯区开展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现状调研,调研数据显示,75.7%的学校劳动教育教师由班主任兼任,26.1%的学校由科任老师兼任,还有13.9%的学校并未明确劳动教育教师。70.5%的劳动教育教师希望能够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培训,53.8%的教师希望能够提供课程指南。通过提升教师的劳动教育专业素养,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综合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成都市武侯区结合区域实际,聚焦师资队伍建设,开展“劳动教育种子教师培育行动”,实现了“两年培养百名劳动教育种子教师”的目标,推动了区域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构建劳动教育教师培训新模式
聚焦一个核心:劳动教育教师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教师专业素养?成都武侯区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育人目标出发,把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确立为“种子教师培育行动”的核心,围绕劳动教育理念、劳动教育知识、劳动教育能力三个维度提升其专业核心素养。
辐射两个层级:“种子教师培育行动”坚持以区本化顶层设计为引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教师培养的新体系、新模式;同时要求每位种子教师在一年的培训期间,开展不少于1次的校级全员培训或校级教研活动,发挥种子教师在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一位种子教师带动一所学校落地,真正实现劳动教育从区级到校级层面的辐射带动。
实现三个转变:“种子教师培育行动”试图通过劳动教育培训新模式的构建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研究领域的转变,种子教师以语文、体育、科学等学科背景为主,而劳动教育综合性的学科特性要求由单一的学科教学走向实践课程的主动融合;二是学习方式的转变,种子教师的培训更加强调参与式、体验式、探究式学习,强调课程开发能力培养;三是学习内容的转变,针对劳动教育师资现状,种子教师的研训课程涉及劳动理论、劳动实务、劳动实践、劳动能力、劳动精神等各个方面,实现培训内容由短时、单一向持久、全面的转变。
创新种子教师培育课程
武侯区通过打造学习共同体,提升劳动教育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理念、实践能力与学术水平,逐步形成在全区、全市有影响力的劳动教师群体,进而带动全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组建学习共同体:自2021年起,武侯区研制《劳动教育种子教师选培与管理办法》,开启两期(每期一年)培养百名劳动教育种子教师的行动研究。每期面向全区选培50名优秀教师,以教师自主申报、学校推选、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学员名单,开启劳动教育教师专项培训。种子教师的培训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每期的培训学习以组建班级的形式管理。
开发模块化研训课程:种子教师研训课程的整体构架坚持以政策理论为先、以课程建设为纲、以课堂教学为本、以实践体验为重,让教师们在系列化、模块化的课程中达成专业素养的提升。“政策理论为先”,即理解劳动和劳动教育的意义,明晰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育人导向。“课程建设为纲”,即厘清劳动课程与学校育人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顶层设计、系统规划,研制整体实施方案。“课堂教学为本”,即把握劳动课程的基本特性,探索劳动课程的实施路径。“实践体验为重”,即在出力流汗、具身体验中淬炼劳动技能,体悟劳动精神。
实施“学研修用”一体化研训
劳动教育理念的转化与应用须经过深度研修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际落地中,武侯区创新“学研修用”一体化的实施路径,帮助教师从表层培训走向深度学习和自我修炼。
“学”即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如邀请专家开展政策解读系列讲座,举办共读经典著作《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读书沙龙会,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理论著作等,激发教师劳动教育实践动力。
“研”即聚焦核心问题,探索解决路径,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参悟劳动教育方法。培训内容包括制定学校劳动课程实施方案,观摩和研讨劳动课例,探索劳动课程实施范式。
“修”即参与学校劳动课程规划与开发,提炼研究经验与成果,让教师自觉提炼劳动教育经验,梳理形成成果。教师参加各种活动的优秀成果同步更新到“武侯智汇云”平台,动态建设起区域劳动教育数字资源平台。
“用”即运用专业素养开展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劳动素养。教师运用劳动教育经验,常态化开展班级及学校劳动教育工作。
种子教师带动全区劳动教育发展
“种子教师培育行动”两年时间探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区已有100名种子教师,他们是区域劳动教育专业化教学的种子,正在全区中小学开出劳动教育之花。通过“种子教师培育行动”,区域内逐渐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师队伍,改变了劳动教育无师资或师资弱的状况。
在区域劳动教育相关活动,如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劳动教育教师技能大赛等活动中,种子教师均发挥了极大的主导作用。在国家级论坛、省市级教研中,武侯区的劳动教育种子教师都展示出较高的专业风采。学校的劳动教育校本教研得到强化,据不完全统计,武侯区劳动教育种子教师获得区级以上劳动教育相关荣誉达300余项。武侯区劳动教育经验《勤以立人 创新实践》获评2021年教育部劳动教育典型案例。
目前,武侯区在种子教师培育行动的基础上,已建设起“劳模精神引领工作坊”“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坊”“劳动课程建设工作坊”,聚焦劳动教育的重点、难点开展专题研究,注重成果提炼,推动种子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劳动教育名师,在区域内外发挥更大的辐射引领作用。
(作者程曦系成都市武侯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艺蓉系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本文系成都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路径研究”[CY2023Z09]研究成果)
《中国教育报》2025年05月20日 第09版
作者:程曦 王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