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在“七七事变”中牺牲的共产党员,至今很少有人知道
新华社合肥7月7日电(记者陈诺、饶力文)88年前的7月7日,“七七事变”在北京西南宛平城外的卢沟桥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88年后,距离卢沟桥千里之外的安徽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一群人在纪念当年战场上一位特殊的烈士。
1937年7月8日黎明,日军重兵包围卢沟桥回龙庙,企图抢占战略要地。沈忠明受命驻防,他是中国守军第29军37师219团的一名排长,也是一名中共地下党员。他率驻守战士60余人,以步枪、大刀与数倍于己的敌军展开肉搏战,最终全排除两人回城报信外全部殉国,沈忠明身受重伤、壮烈牺牲。

沈忠明的烈士证书。新华社发
沈忠明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宋疃镇黄营村,1933年投奔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6年经同乡周树一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后,周树一为其证明,写有《共产党员沈忠明打响抗日第一枪》一文,揭开了沈忠明的英雄事迹,而后沈忠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共产党员沈忠明打响抗日第一枪》一文原稿。新华社发
沈忠明的二儿子沈树敏如今已是91岁的老人,他回忆,父亲牺牲时,自己才三四岁,抗战胜利后,家人一度四处寻找父亲的踪迹。直到周树一找到他们,“我们才知道父亲牺牲在卢沟桥”。

6月1日,沈树敏在父亲沈忠明的墓前。新华社记者 陈诺 摄
沈树敏曾去卢沟桥寻找过父亲的印迹,无奈光阴荏苒,“我从桥东头走到西头,一点痕迹没有,我什么都没带回来”。家人们只得寻了一些旧物,放进其位于黄营村的烈士墓中,以作怀念。

沈忠明的画像。新华社发
近年来,淮北乃至安徽越来越多人加入到寻找沈忠明的队伍中来:淮北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通过多方渠道陆续找到了沈忠明的烈士申报档案、材料等;2024年7月,沈忠明的曾孙沈磊等亲属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捐赠烈士证;2025年3月,安徽师范大学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的志愿者通过现场写生,依据沈树敏样貌,为沈忠明创作了肖像,并庄重地赠予其家属。“看到这张画像后,我心中的遗憾就弥补了。”沈树敏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