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和Robotaxi双推动,出行公司又成香饽饽了
文 | 赛博汽车
“降本增效”的业绩基石+“重塑未来”的Robotaxi,正在点燃资本市场对出行公司的新一轮热情。
头部企业坚实的订单增长与毛利改善构筑了“当下可期”的业务进展,而自动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更打开了“未来可期”的宏大想象空间。
这两股力量相辅相成,不仅为企业注入持续增长的新动能,也有望重新定义出行公司的估值。
业绩增长“筑底”
上半年业绩报告已经发布,网约车老大、老二均迎来高增长,上市公司如祺出行也首次迎来毛利率由负转正。
具体来看:滴滴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1096.6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99.36亿元增长9.7%;第二季度营收为56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8.64亿元增长10.88%;第二季度经调整净利为30.69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75亿元增长108%。
二季度,滴滴的核心交易总额(GTV)达825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3%;出行订单量同比提升12.4%,累计规模33.76亿单,季度日均订单量稳定在3710万单。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起,滴滴国内出行业务的订单量已连续十个季度保持了同比双位数的强劲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曹操出行作为市场排名第二的网约车平台,其增长势头强劲。在2025年上半年,曹操出行实现了94.56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达到53.5%。规模大幅扩容的同时,公司的各项盈利指标也在同步向好,期内毛利率升高1.4个百分点至8.4%。曹操出行的经调整净亏损亦延续此前收窄趋势,上半年该数据为-3.3亿元,对应经调净亏损率为3.5%,同比大幅优化了4.6个百分点。
曹操出行股价走势

再来看下,体量虽小但增长迅猛的如祺出行。该公司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61.7%至16.76亿元,出行服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6%至16.36亿元,包含网约车和Robotaxi业务,其中Robotaxi业务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增长超70%。
如祺出行股价走势

目前,主要头部出行公司已展现出稳健的盈利能力和强劲的增长趋势,进一步巩固了市场信心。
滴滴、曹操出行和如祺出行都验证了网约车商业模式自身具备稳定的“造血”能力,为整个板块提供了业绩底和安全垫。
Robotaxi“点睛”
如果说业绩是底牌,那么Robotaxi便是点燃市场行情的催化剂。
其中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就是6月特斯拉Robotaxi应用正式向公众开放。投资者对这一前沿技术的兴趣再次被点燃,资金开始迅速挖掘和追捧与Robotaxi相关的标的。
除此之外,这也与出行公司的Robotaxi业务有集中的进展,甚至长足进步有关。
还是以这三家为例。
今年4月,滴滴与广汽合作的前装量产Robotaxi车型计划年底上市,并将于 2026年在广州、北京等局部区域开启投放。滴滴计划2026年通过广汽生产1000~2000辆Robotaxi车辆。
同时,滴滴还宣布2025年将在国内多个城市投放超1000辆Robotaxi,并发布了2030年部署百万辆的宏伟愿景,当然这一计划将分步实施,例如2027年完成10万辆无人车的部署,覆盖50座城市。
今年2月曹操智行的自动驾驶平台已正式上线,截至6月末,该公司在苏州、杭州两地已累计完成了超过15000公里的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接下来,曹操出行计划于明年年底推出L4级别的Robotaxi定制车型,并预计在2027年实现规模化运营。
7月,曹操出行与商业航天企业时空道宇达成战略合作,借助“吉利星座”在轨卫星,以航天科技赋能自动驾驶,旨在实现服务车辆“永远在线,永不失联”,为未来Robotaxi规模化运营奠定安全基础。
机构预测,曹操出行Robotaxi单车毛利有望在2028—2029年回正,2030年曹操Robotaxi单车毛利将来到5万元-7.2万元/年。
7月23日,如祺出行发布了“Robotaxi+”开放平台战略。其定位是行业的“连接器”和“服务方”,聚合所有符合标准的自动驾驶车辆,自己则专注打造覆盖100城的运维网络。这一轻资产、重运营的模式迅速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战略发布后市值单月拉升近25%。其上半年Robotaxi订单量同比暴涨470%,印证了市场需求的真实性与旺盛度。
除了出行平台,自动驾驶出行科技公司Robotaxi业务的进展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业务的可行性。例如,根据文远知行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财报,其Robotaxi业务在该季度实现了显著的收入增长,同比增长836.7%达到4590万元,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单季度新高。同时,Robotaxi业务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显著提升,达到36.1%,为202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年第二季度,小马智行的Robotaxi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7.8%至1090万元,主要源于用户覆盖范围扩大、一线城市用户需求攀升,以及Robotaxi业务的运营车辆规模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百度(萝卜快跑)在第二季度的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超过220万,同比增长148%,累计服务次数超过1400万次,位居全球第一。此外,萝卜快跑已获得香港、迪拜等地区的复杂路况测试许可,并与Uber、Lyft等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全球市场,其技术成熟度和国际化步伐正同步加速,进一步点燃了市场对自动驾驶未来的想象。这些成绩都为Robotaxi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确定性。
市场追捧
企业未来资本市场的估值空间,既依赖于企业的当前价值,也着眼于其未来的增长潜力。Robotaxi正是那个能极大提升“未来增长预期”的超级故事。
以滴滴为例,凭借其庞大的网约车用户基础,一旦Robotaxi实现规模化投放,将迅速完成用户转化,推动Robotaxi从‘小众试点’阶段迈入‘大众服务’阶段,市场增长速度将极为可观。
正是基于对Robotaxi的看好,资本市场已用“真金白银”投票,来印证对Robotaxi赛道的看好。例如,在宣布与Uber达成全球战略合作后,小马智行的股价在次日收盘时达到14.32美元,较前一日大幅上涨47.63%,市值突破50亿美元大关,达到50.88亿美元。这一合作预计将加速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特别是在中东市场。
此外,小马智行获得柏基投资、日兴资管等国际资金的增持,并被纳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股票流动性显著提升,获得8个“买入”评级,资本市场反应热烈,股价随之上涨。
此外,文远知行也获得了Grab的数千万美元股权投资,以加速其Robotaxi在东南亚的规模化落地。
海外方面,今年上半年,Uber股价上涨近60%,成为标普500表现第七出色的公司,这一表现得益于市场需求回暖、政策利好、财报数据的积极表现以及技术创新与投资等多重因素,其中Robotaxi大规模商业化预期也对估值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未来可期
从Robotaxi的发展阶段来看,这些企业的增长或许仅仅是开始。
根据高盛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Robotaxi的运营车辆将达到50万辆。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政策的利好效应正不断显现:全国已有51个城市积极响应,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深圳等重要城市。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并有多个城市发放了L3、L4级路测与商业牌照。政策如同强劲的东风,为Robotaxi的商业化之路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为上市出行公司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助其扬帆远航。
与此同时,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正不断加快:各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优化算法、降低成本、提升体验:如小马智行第七代Robotaxi的BOM成本下降了70%,这一显著的降低得益于其与广汽埃安等合作伙伴共同研发的全冗余前装量产Robotaxi车辆平台;
自2025年4月起,曹操出行已开始部署新一代Robotaxi。该车型基于吉利最新冗余架构设计,并深度融合曹操出行在自动派单、远程安全保障、出行舱服务及资产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曹操出行正与吉利及业务合作伙伴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预装专属自动驾驶组件和相关应用程序的定制车。
而特斯拉则通过FSD的迭代升级持续优化其自动驾驶技术。
不过,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目前robotaxi的发展仍处于商业化探索的早期阶段,距离大规模盈利和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持续关注其技术突破、规模化进程以及政策环境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