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角|入围2024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考古发现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025-04-02 16:31:00   0人浏览

3月31日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根据投票结果

20个项目入围终评

其中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入围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图片来源: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

云南晋宁河泊所遗址

有哪些考古发现?

又为何能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一起来看↓↓↓

河泊所遗址古滇都邑与益州郡相对位置图 图片来源: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

河泊所遗址在哪?

河泊所遗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地处滇池东南岸最肥沃的湖滨冲积平原的河泊所遗址,是云南高原已知规模最大、延续时间较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商周至秦汉时期的大型中心聚落遗址,是研究西南边疆考古及相关历史最重要的考古学遗存。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河泊所遗址是云南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石寨山文化(滇文化)的核心分布区,该遗址东北距石寨山古墓群约1公里。通过区域系统调查和考古勘探,确定河泊所遗址是石寨山文化核心区最大的中心聚落,由16个遗址构成的遗址群。2014年至2024年,在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文物局的指导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石寨山古墓群及河泊所遗址周边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综合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河泊所遗址考古有哪些重要发现?

2014年,启动石寨山大遗址考古工作启动,考古工作人员通过大量的考古调查、钻探,结合小规模的发掘,基本可以确定:河泊所遗址所在的河泊所村区域极有可能是古滇国的都邑,而位于河泊所遗址东面的上西河村片区、上蒜一小所在地这一区域极有可能就是汉中央政府所设的益州郡的郡治。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2021年,对河泊所遗址河泊所片区上西河村地点的发掘,发现道路、大型建筑基址等重要遗迹,以及出土包含“益州太守章”在内的大量官印封泥。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2022年上蒜第一小学地点校园内清理的H18出土了包含“始元四年”“滇池以亭行”等字样的简牍,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上蒜一小地点及周边区域为益州郡的郡治。此后,近几年都有遗迹和遗物的新发现。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2024年,在国家文物局和云南省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重点围绕益州郡郡治,在该地区做了大量考古工作,在城墙、道路和建筑基址等发现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目前,河泊所遗址出土各类官印封泥和私印封泥达1900余枚,出土简牍5万多枚,其中有字简牍达5000余枚,简牍的种类很丰富,主要为官方往来文书,司法文书、户版、名籍、书信和典籍,涉及政区建制、职官制度、赋税制度司法制度和民族关系等。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河泊所遗址考古为何备受瞩目?

河泊所遗址既是古滇国都邑,又是益州郡郡治,是汉中央政府在设立益州郡的同时,在古滇国都城的东面所营建的一座新城,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河泊所遗址群既有滇文化和早于滇文化的遗存,又有古滇国和益州郡设立后的遗存,是研究云南从民族多元、文化多元(青铜文化)到融入一体(郡县制)的典型范例。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河泊所遗址的考古发现揭露了汉代益州郡城址的主体结构布局,发现了主干道路、排水系统、高规格衙署建筑区等城内主要功能分区,出土了“滇国相印”“滇王相印”“益州太守章”“广汉太守章”“交趾太守章”等一批与滇国、益州郡、益州郡下辖县及益州郡周边郡有关的官印封泥,大量有字简牍及“益州”铭文瓦当等重要实物,为准确推定汉代益州郡郡治位置提供了考古学实证。结合文献关于汉代益州郡的相关记载,可以确定河泊所遗址以上蒜第一小学地点为中心的区域正是汉代益州郡郡治所在地。

图片来源:晋宁融媒

河泊所遗址出土的封泥和简牍,是迄今为止西南地区出土的最重要的一批汉代文书资料,在实证《史记》《汉书》等文献记载的“西汉置益州郡”“领二十四县”等历史史实的同时,也揭示了中央王朝通过推行郡县制,对云南实施了有效行政管辖和治理,最终推动西南边疆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河泊所遗址的考古发现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自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策划:李洁

编辑:崔庆波

综合整理自:晋宁融媒、国家文物局微信公众号、中国文物报微信公众号、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微信公众号、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