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体力型”到“专业型” 养老护理人才困局如何破解?

2025-04-22 10:08:00   0人浏览

当前,我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老年人口规模日益庞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5.6%。

银发浪潮席卷,养老护理需求日渐攀升,对专业化、精细化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更加旺盛。面对庞大的数量缺口,养老护理人才困局如何破解?

7:10,护理员张民珠轻轻俯身在老人床前,她特意将温水调至适宜温度,熟练地为半失能老人整理衣物、擦拭面庞。

10:05,护理师蓸家萌以视频形式向家属群展示老人的康复训练实况。镜头中,老人们正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手部精细动作训练。

14:00,伴随着经典红歌《映山红》的熟悉旋律,护理员寇玉瑾以专业节拍引导老人们进行节奏训练,并根据老人的现场反应灵活调整活动强度。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养老服务行业正在从“夕阳产业”转身为充满活力的“朝阳领域”。

一些“95后”“00后”年轻群体开始加入,他们用短视频记录老人日常,搭建亲情沟通的数字化桥梁。组织音乐疗法、怀旧疗法等创新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运用智能监测设备,实现更精准健康管理。

这些年轻从业者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且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不仅能带来先进的护理知识和科技手段,更是凭借自身热情,将“养老”化身为一场温暖且充满活力的陪伴之旅。

然而,我国养老护理行业仍面临着护理人员队伍数量缺口巨大、整体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以及流失率较高等问题。

据《2024养老护理员职业现状调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护理员供给缺口达550万。其中,50岁以上的护理员占64%,初中学历的养老护理员占比过半数,女性护理员的比例普遍高于男性。

可以说,虽然养老护理行业已经开始吸引年轻人加入,但从业者仍然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行业普遍存在“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现象。

年轻人为何不愿做养老护理员?

年轻人在职业选择中普遍关注薪资福利、社会认可度、自我价值实现及职业发展空间等核心因素。

记者在调研发现,养老护理人员薪资普遍在4000元-10000元之间,薪酬待遇与普通白领基本持平。但是,养老护理员普遍工作强度大,每天平均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且需要应对失能老人照护、夜间紧急情况处理等高强度工作场景。

我们再来看福利,现阶段养老护理员主要分为两类情况:一类是护理员与养老院等相关机构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他们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带薪休假等法定保障。另一类是依托第三方平台开展上门住家服务的护理员,他们与雇主签订民事劳务协议,导致工伤保险缺失、超时工作无补偿等系统性风险。

其次,社会对养老从业者的偏见,也极大地影响着年轻人的加入。在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养老护理员常被视为简单的服务人员,甚至是“伺候人”的岗位,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未得到充分认可,这导致从业者缺乏职业成就感与自豪感。

并且,越来越多的年轻护理员,特别是具有专业教育背景的从业者,更期待行业建立与医疗、教育等行业类似的职称评定体系。

有行业内部人员认为,人才只是问题的表象,真正的问题是,市场潜力还没有变现,服务能力不及社会预期,而市场的不成熟,必然导致职业天花板较低,从而影响就业意愿与吸纳毕业生的能力。

当这份工作能提供体面收入、完善保障、社会尊重和成长空间时,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将养老护理作为终身事业。

从“体力型”向“专业型”转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消费理念日益多元化,养老服务行业对“科技+养老”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我们明显感受到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西安浐灞国际港公办示范性养老院院长张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养老服务不再是简单的照看陪伴,而是需要具备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疏导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他举例说,院内新招聘的护理员不仅要掌握基础护理技能,还需要学习认知障碍照护、临终关怀等专项课程。

张虎特别强调,随着智能养老设备的普及和个性化服务需求的增长,从业人员还需要具备科技应用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专业能力+精细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支撑。

未来,养老护理行业将加速向精细化、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对从业者的专业素养、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将提出更高标准。

与此同时,在智慧养老快速发展的背景下,AI技术的深度应用有望替代部分基础性护理工作,这将有效降低一线护理人员的体力劳动强度,使他们能够将更多精力投入到需要人文关怀和专业技能的照护服务中。

当养老护理行业从“零门槛”就业逐步向“专业化照护”转型,养老服务彻底摆脱“简单劳务”的刻板印象,社会对行业的认知态度和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会逐步改善。

等待更多年轻人撕掉偏见

近年来,陕西省频频出台相关政策,培养和吸纳养老服务人才。

2024年3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持续实施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健全养老护理员激励机制。

同年10月,西安市民政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提出增加人才供给、推动供需匹配、提升素质能力、优化使用管理、完善激励保障等主要任务及相关保障措施。

“事实上,西安市早在两年前就出台了养老护理员的激励政策。对于养老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按照学历层次可享受3-5万元的一次性就业补贴。同时,对从事养老护理工作的人员,在缴纳社保满一年后,根据其职业技能等级,每月可获得300-700元不等的岗位补贴”,陕西康养产业协会特聘专家包丽萍介绍说。

目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相关专业,内容涵盖健康养老大数据应用、康复与训练、老年照护技术等多个方面,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个性化、全方位的健康养老服务。

当养老护理员能够获得体面待遇、社会尊重与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当更多年轻人带着知识、热情与创造力涌入,养老护理员将不再是“无奈的选择”,而是值得骄傲的“职业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