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方法
一、电气故障的诊断过程
1、资料收集
正确的诊断来源于周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现场状况的询问、观察、检查及必要的测试,收集现场资料,包括对历次维修记录、设备档案资料的了解和研究。正确的诊断基于真实的资料。因此,要特别注意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取证。
2、综合分析
调查收集的资料往往比较零乱,缺乏系统性,有些由检查所得的资料,可能与询问所提供的资料无密切关系。要完全反映故障的原因及发生、发展规律,就必须将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抓住主要问题加以综合分析和推论,排除那些数据不足的表面现象,抓住一个或两个最符合实际的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同时也要注意潜伏性的故障。
3、初步诊断
初步诊断要列举已确定的故障部位和进行故障分析。若同时发生多种故障,应分清主次,顺序排列,逐项解决。
4、在维修中验证诊断
在初步诊断后,要确定其是否正确,必须在维修实践中和其他有关检查中验证,最后确定诊断。由于维修人员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或客观技术条件所限,或故障本身的内在问题,还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等,初步诊断可能不够完善,甚至还有错误。因此,初步诊断之后,在修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故障的变化和其波及面的演变。若发现新的情况或与初步诊断不符,要及时作出补充或更正,使诊断更符合于客观实际。
二、电气故障的诊断方法
1、用感官检查
(1)口问
向操作维修人员了解电气设备故障前的工作情况和故障后的症状;故障是经常发生还是偶尔发生;有哪些征兆,如响声、火花、冒烟、焦臭味等;有无误操作;有无外界不良影响,如雨水浸入、外力撞击等;故障前或检修时有无改动过线路;是否有人擅自调试过电气设备内的有关调节元件,如电位器、热继电器等。
(2)眼看
有些电气故障有明显的外观征兆,如热继电器动作,熔断器熔断指示,有报警装置的会发出声响信号、闪光灯信号,接线松脱,触点熔焊,元件烧坏等。通过观察仪表指示,如电压表、电流表等,可判断设备的运行情况。
3、耳听
电动机、变压器和某些电器正常运行的声音与发生故障后的声音有明显差异,听其声音是否正常,就可以判断故障性质,找到故障部位。
当用听音棒在电动机轴承端外壳试听时,如听到有阵阵的“咕噜”声,说明轴承中钢珠损坏;有“咝咝”声,说明轴承内润滑油不足;有不规律的“哗啦哗啦”声,说明轴承走内圆、走外圆;当在定子外壳上听到特别的“嘶嘶”声,可能是定子铁芯叠片过松;听到断续的“吱吱”放电声,可能是绕组出现不严重的接地短路;听到特别大的“嗡嗡”声,可能超载运行;听到闷重的“嗡嗡”声,可能是电动机单相运行。
当用听音棒在变压器油箱上试听时,若听到连续均匀轻徼的“嗡嗡”声,说明变压器运行正常;若听到比正常时声响加重,可能是电压或油温太高,或铁芯松动;若听到“吱吱”声,可能是套管表面有闪络现象或分接开关接触不良;若听到“噼啪”声,可能变压器内部有局部放电现象和绝缘击穿,或铁芯接地线断线;若听到“轰轰”声,可能低压侧电力线接地;若听到“炸裂”声,可能是变压器绕组高压引出线相互间或它们对外壳闪络放电;若听到变压器发出的声响音调高、音量大,并伴有“咯咯”间歇声,可能是变压器过载运行;若听到“锤击”和“刮大风”声,可能是铁芯夹紧螺栓松动;若听到“咕噜咕噜”像锅中水开了似的声音,可能是绕组匝间短路等。
(4)鼻闻
电气设备在运行中,特别是刚投入运行的开始阶段,会有异常的气味产生。但这种气味与电气产品过热或烧焦绝缘材料所产生的刺鼻气味是完全不同的。当巡视开关柜时,闻到有焦臭味,估计是某接触器线圈出了故障,用手触摸接触器线圈,感到严重发热,且线圈外表有烧焦样,可判断是接触器线圈烧坏。
(5)手摸
当电动机、变压器和电磁线圈等发生故障后温度会有明显上升,可用手去摸电气设备的外壳来判断。
2、用测试仪器和试验设备检查
(1)试灯
用试灯时要注意灯泡的额定电压与被测部位配合。电压太高,灯泡容易烧坏;电压太低,灯泡不亮。由于灯泡显示不明显,往往使寻找故障出现困难,一般查找断路故障使用小容量(10~60W)的灯泡为宜。
(2)试电笔
检查电气故障时,用手拿试电笔的后端(经人体接地),另一端接触被测点,试电笔的氖管亮,说明该点有电。当检查主电路故障时,从电源侧顺序向负载侧进行;当检查控制电路故障时,从电源侧顺序向线圈进行。在检查分析中要注意电路另一端返回电压的可能。试电笔氖管发亮仅需微弱电流,一般绝缘不好而产生漏电流以及处在强电场附近,氖管都可能发亮,此时应与所测电路是否确实有电加以区别。
(3)电池灯
一般由两节一号电池与2.5V小灯泡组成,利用它可在断电情况下检查电路通断状态。
(4)万用表
万用表是一种多用途的测试仪表,可测量交直流电压、电流和电阻,有的万用表也可测量电感、电容、晶体管放大倍数等。
(5)示波器
示波器是用来检查各种控制电路波形的一种精密仪器。
